庄子故里

家乡区县: 商丘市民权县

庄子概况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4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祖上迁至宋国。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庄子》是庄子和其弟子所著)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样版,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河南民权说

庄子故里遗址碑
关于庄子的籍贯故里,最早、最权威的记载是司马迁《史记》的庄子本传,其文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其后刘向《别录》即谓庄子乃“宋之蒙人也”。班固《汉书·艺文志》在“《庄子》”下注曰:“名周,宋人。”张衡《髑髅赋》拟庄子云:“吾宋人也,姓庄名周。”高诱《淮南子·修务训》注亦云:“庄子名周,宋蒙人。”汉代这些著名学者都认为庄子的国属为宋,乃“宋之蒙人”,众口一词,别无异议。此说为晋皇甫谧、唐成玄英、宋陈振孙、林希逸以下历代绝大多数治庄者所接受,成为古今关于庄子籍里最通行的说法。而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序录》所谓“梁国蒙县”之说,乃因蒙在汉代封属梁国,是未审历史沿革同地异属的不准确说法,实则与汉代以来的“宋蒙说”名异而实同。只是至宋代才有人提出“楚蒙”之说,此说最早来自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对《水经注》的误改误增,上述朱熹等人的说法即是由此生发的想象之辞。
马叙伦等前辈学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定庄子是宋人,其故里为宋国蒙邑,即今河南民权县,其实道理也很简单,用不着多说,司马迁说庄子是“蒙人”,只能根据司马迁当时及其以前的地理来判定,《史记》的诸多内证及《汉书·地理志》都确凿无疑地证明蒙在今商丘之北,汉代属梁,西周至战国属宋;而今安徽蒙城在汉代一直名叫山桑(汉前尚未置县),直到唐玄宗天宝元年才改名蒙城,与司马迁所说的“蒙”毫不相干。至此,这一结论已坚如磐石,不可动摇,这就为本文的讨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然庄子的籍贯故里为宋国蒙邑,不言而喻,《庄子》自然是以宋国文化为背景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庄子》的文化背景并不是目前各种文章和书籍所说的楚文化,而是独特的商宋文化。[1-2]
八条证据

1、史书上面有记载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上说
明人庄子像
明人庄子像
:“庄子者,名周,蒙人也。”汉光禄大夫刘向的《别录》、唐道学家成玄英的《南华真经注释》和北宋乐史《太平寰记》等书均有记载: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
蒙在何方?东汉时期置蒙县,属梁国,都城在睢阳,蒙县县城在今民权县境内蒙墙寺村,而青莲寺村距都城和县城仅数十里,成三角形,广义上讲在蒙县,狭义上讲在青莲寺。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南宋史学家罗泌的《路史》等书均有记载:庄子生于蒙,考城人。[2]因此我国数十年来各种史料上均标注庄子为河南省民权县。
地方志上有记载唐《括地志》、《元和郡县志》、旧《考城县志》、《民权县志》、《归德府志》和《商丘县志》等志书无不记载:庄周故里在考城。而考城所辖的青莲寺村,已于1956年划入民权县版图。
文物中有证据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村有一口老井,传为庄子井。该村南有一土冢——庄子墓,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石碑,上书“庄周之墓”,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此石碑是全国各地有史以来对庄子记载最早的一块。在青莲寺村有一口老井,千百年来被传为庄子井,此井深有数丈,井壁坚如石,光泽似黑玉,泉清而味甘,为庄子汲水处,至今保存完好。此外,在青莲寺村,还有庄子故居、庄子胡同等遗址。
地图上有标记《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战国一图,明显标记:蒙在睢阳北15公里,属宋国管辖。此图标记为汉置蒙县县城,而青莲寺村在县城西北20公里,正是蒙县下属的一个村庄。
建国以后,国家出版的所有注明文化古迹的地图上,把庄子故里都标在民权县境内。
报刊上有文章《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等国内众多新闻媒体刊载文章,庄子故里在河南民权。新加坡《联合早报》、泰国《亚洲日报》等多家华文报纸先后载文:庄子故里在中国河南民权。
侨胞中有确认侨居在新马泰和港澳台地区的庄氏宗亲,都先后组团到民权庄子故里进行多次寻根拜祖。泰国、新加坡等庄氏宗亲会还邀请民权人士两次到曼谷、新加坡,以庄氏故里代表的名义参加会议。
景点上有游客多年来,到民权庄子故里参观、访问、考察、拜祖的游人中,除北京、南京、武汉、深圳、西安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东南亚各国庄氏宗亲外,还有日本、法国、尼泊尔、德国等国外游客。
庄子出生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址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庄子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河南省民权县庄子镇一带,后人立有庄周墓,河南省民权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庄子文化之乡荣誉称号,所以民权县乃庄子的生地及葬地。《帝王世纪·殷商》“......殷有三亳......谷熟为南亳,即汤所都也;蒙为北亳,...汤所盟也;偃师为西亳,汤所徙也......”北亳即古蒙县,今梁园区蒙墙寺。《史记·绦侯周勃世家》云:“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攻蒙、虞,取之。击章邯车骑,殿。定魏地。”这里在敍述周勃的进军路线时,所提到的丰,在今江苏丰县;砀东,在今安徽砀山县;留,在今江苏沛县;萧,在今安徽萧县;下邑,在今安徽砀山县;虞,在今河南虞城北;魏地,指今河南开封、郑州一带。显然,司马迁所提到的这些地方基本上可看成是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既处在这条直线上而又离下邑、虞最近的“蒙”,也就自然非商丘东北的“蒙”莫属了。由此可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庄子者,蒙人也”之“蒙”必指商丘东北的古蒙县无疑。

戴敦邦庄子像
最早提到庄周故里的文献是《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史记》虽说出了庄周是蒙人,并未言明蒙在哪里。至唐代,《史记》三家注则给予了明确说明。《集解》说:“《地理志》蒙县属梁国。”[1]
《索隐》云:“《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正义》曰:“郭缘生《述征记》云蒙县,庄周之本邑也。”三家注一致认为,庄周是梁国蒙县人。按,以《汉书·地理志》所说的梁国,领睢阳、砀、杼秋、蒙、已氏、甾、虞、下邑八县,治睢阳。应是以今商丘市南之睢阳区为中心,东起今河南省永城市北,南到今河南省柘城县南,西到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部,北到今山东省曹县南。正位于今豫东和鲁西南的交界处。这里也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中心地区。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庄周,“宋之蒙人也”。宋国为殷商后裔,其地位于今河南东部,以及接近河南的山东、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商丘曾是宋国都城。《史记·宋微子世家》言:“杀滑公于蒙泽。”《集解》注引贾逵语曰:“蒙泽,宋泽名也。”又引杜预的话说:“宋地梁国有蒙县。”原来,这个“梁国”不是指魏国,而是指宋国的某地,它内有一县,叫做蒙县。郦道元《水经注》于汲水系蒙县下曰:“即庄周之本邑也。 (庄周)为蒙漆园吏,郭景纯(郭璞)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没,杜门于此邑。”饭水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商丘之西北民权县。可见,庄子故里是在河南商丘西北民权县。

庄子像
《汉书·地理志》“梁国·睢阳”下班固自注曰:“故宋国,微子所封。”所以刘向《别录》则云庄周是宋人。这种说法与庄周是梁国蒙人的说法是一致的。至于梁国的蒙县在哪里,据《汉书·地理志》“梁国·蒙”下班固自注:“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莽曰嘉谷。”按,获水正从蒙城南通过,所以蒙县城即在汉之睢阳以北,距今之商丘市东北约十余公里处。可见汉代之蒙县与汉代之睢阳相近,地在睢阳(今商丘市南的睢阳区)以北。这里所说的应是汉之蒙县城的所在地。而蒙县所辖范围,南为今商丘市北,北为山东省曹县南部,而西到今民权县的东北部。这里正是庄周的里籍所在。唐成玄英的《南华真经注疏》中则明白无误地指出:“其人姓庄名周,字子休,生宋国睢阳蒙县。”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庄子者,姓庄名周,梁国蒙县人也。”
关于蒙地问题,还有另外一些资料足可参考。《左传·庄公十二年》:“宋万弑闵公子蒙泽。”《后汉书·郡国志》:“蒙有蒙泽。”关于蒙泽,《水经注》说得很具体:“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今开封西北)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余波南入睢阳城中”,“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获水又东迳于乐固北己氏县(今山东曹县东南)南,东南流经于蒙泽。《十三州志》曰:‘蒙泽在县(指蒙县)东’。”

庄周梦蝶
第一,汉代蒙县城位于古汴水与获水的分界点西南侧;第二,蒙泽在蒙县以东,其北岸为古汴水注入之处,东南岸似应为获水之出口,然后东南流向古虞城(今虞城县利民镇西)境。《水经注》又载:“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俗谓之小蒙城也。《西征记》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又说:“获水又东迳虞城县故城北,古虞国也。”这就更明确地表明,汉代蒙县位于古汴水南十五六里,虞城古城西北。
庄周墓位于河南省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的东头,墓地方圆四十余亩,现有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立“庄周之墓”石碑一座在六角凉亭之中,在凉亭的两侧有泰国庄氏和日本及法国学者、民权县政府、老颜集乡政府、庄子协会立的石碑数座。陵墓高9.5米,墓的后面是刻有全国各地名人书法的石碑一百余座,称为碑林。

庄子雕塑
由于经历自然风化,加之人为破坏,至清乾隆年间此碑已毁坏严重。为怀念一代文哲大师庄周,清贡生仲振渊、张士先、赵诉等联络当地官绅和平民数百人,筹集资金,购买石料,再次重立保存至今的一通石碑。此碑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冬日重立,吕律书丹。碑高1.8米,宽0.67米,正面阴刻楷体“庄周之墓”四个大字,背面镌刻着上自州县官员、下至平民百姓326名立碑人的姓名。其碑刻书法甚佳,刻工精细,字迹清晰,保存完整,为当地历史文物中之瑰宝。2000年9月25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专家论证认可,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4月民权县举办第二届国际庄子文化节,隆重纪念庄子诞辰2375周年,邀请世界庄严宗亲参加祭祖大典。

妮妮(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