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樟林车站之著名猪脚饭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说起猪脚饭,在澄海可谓是家喻户晓,乃至整个潮汕,也是广为人知。就连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也偶尔能见到悬挂“澄海猪脚饭”或“樟林猪脚饭”招牌的大排档或快餐店。说明猪脚饭的名声已较为响亮。

澄海的东里猪脚饭的味道与隆江猪脚区别在于.澄海樟林猪脚饭是真正用猪脚。而隆江猪脚饭用的是猪腿。都是肉的。真正叫隆江猪脚龙。樟林出名的猪脚是在樟林车站往潮州方向大概1000米左右,叫什么名忘记了,等我下次去把名字记起来再告诉你们。在那里买一小缸回去。只要几十元哦。放入冰箱冷藏拿出来吃口感更佳。

猪脚饭虽然成名于东里樟林一带,但是,拥有七、八万人口的东里镇辖内,真正经营猪脚饭且拥有较好口碑的快餐店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如:樟林车头“老姐”,塘西市场内“老杨仔”,文化西路“阿远”,文化东路的“和平”、“阿敏”,以及东河路和南畔洲市场猪脚饭等。论东里猪脚饭在外的名声,应该还是文化路的“阿远”和“阿敏”比较响亮,他们逐渐朝大排档的性质经营,交通又便利,外头知道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但是,按照我个人口味,我觉得最正宗、美味的猪脚饭当属塘西市场内的“老杨仔”猪脚饭。

事实上,猪脚饭最初起源于樟林市场的商贩食品——半碗叠。顾名思义,半碗叠即是在盛有半碗米饭的碗中叠上二、三块卤水猪脚。昔日的樟林,商铺林立、集市繁华,是远近闻名的商埠,也是各类农产品的集散地。每天清晨,当地的以及周边的盐鸿、莲华、溪南等地的农民、商贩都挑着鱼、菜、肉等各色产品前来赶集。由于要赶集,都是凌晨三、四点就起床。等到完成交易,集市散了之后,大多要到上午的八、九点了。此时,清晨出门前吃的那两碗稀饭已经消耗殆尽。而离吃午餐还尚早,因此,很多农民和商贩就会到市场边吃一碗“半碗叠”,以填肚子。而因为只是半碗饭,加上大多匆匆要赶回家,食客们都是三两下几口就吃完了,所以吃“半碗叠”时是蹲在条凳上的,极少坐着慢悠悠吃。人的肚子一饿,吃什么东西都觉得香。所以,半碗饭加三四块肥肉,对于处于饥渴的农民来说,确实美味。因此,“半碗叠”也即猪脚饭逐渐出名,散播开来。但是,后来其它地方的猪脚饭,盛的米饭就不是半碗的了,而是满满一碗,猪脚也不是叠在碗上,而是用另外的盘子盛着,然后坐着慢慢吃,传统的“半碗叠”风格已经消失了!

目前,仍保留着“半碗叠”风格的猪脚饭,只有塘西市场内的“老杨仔”。他的猪脚熬制得很有特色,很美味。卤猪脚分冻的和热的。老杨仔的冻猪脚最诱人,切下来时,皮是金黄色的、肥肉是乳白色的。叠在热喷喷的米饭上,那乳白色的肥肉会慢慢软化,伴着饭香直奔鼻子,诱得食客猛吞口水。上述的猪脚饭快餐店我都吃过,只有老杨仔的猪脚吃起来软烂无渣、肥而不腻。

一般的猪脚饭快餐店,都会免费提供汤水,大多都是用些简单的、稀薄的猪骨汤或紫菜汤什么的,大家都把这些讽刺为“洗鼎水”。当然,这虽然没什么营养,但顾客有口汤喝,才不会因饭太干难下咽。不过,老杨仔的汤却与人不同,他用的是米汤。也就是他煮饭时水下多点,等到饭有七八成熟了,他把饭捞起来,再装到高压锅里压一下。剩下的那些浓浓的米汤其实就是稀一点的稀饭,免费提供给顾客解渴。老杨仔的米汤很受顾客喜爱,大家饭前都会先喝一碗,喝米汤时,还必须撒上一把香菜,那米汤味道,不止解渴,更是开胃。不过这样捞出来的饭,就没有高压锅直接压出来的饭香了。

老杨仔猪脚饭,至今也保留着蹲着吃的风格。他的长方形桌前,横、竖摆着两张条凳,容得下同时蹲六个人。而他的店里,同时也摆着五六张饭桌,顾客可以坐着慢慢吃。但是,他的店前,经常是前面蹲位满了,后面第二排还站着十多人,宁可放着店里的桌椅不坐,站着在等着前面的人吃完走开,然后争着蹲上去。十多年前,常光顾“老杨仔”的我,也属于这样的人,那段时间好像没有蹲着吃,就吃得不愉快似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老杨仔猪脚饭店位于塘西市场内,路很难走。但是,每天慕名而来的食客却络绎不绝。当然,来的大多也是当地或周边的人。外地客不识猪脚饭的正宗味道,要品尝猪脚饭,大多到位于文化大道边那几间环境好、交通便利的猪脚饭店。

梧桐子网: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chenghai.html

家乡专题请戳: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chenghai.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e123700101u4c8.html

微信公众号:GDSTchenghai

林咩咩(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