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秀集合起人马,乘追兵回城吃饭的机会,慌忙向西南方向奔去。也不知走了多少时间,来到了一个村庄,看见了一个村姑正在井台上打水,于是刘秀的人马喝起水来,井虽不大,但水很旺,千军万马喝了半天,井水也不见少。当时人们认为是皇帝之福。因此,这个村起名叫圣水。
相传刘秀坐皇帝后,念念不忘河北之难。一日他想起那位村姑,多亏了她,使我和部下喝到了水。于是下诏为村姑修庙。因为监修官是安平人,只在饶阳圣水村建了一个小圣姑庙,而在安平县大兴土木,修了圣姑台,台上又建了一个大圣姑庙。
注:此圣水传说有牵强附会,现将典故出处附于下,以正视听。
《魏书·地形志》载“安平有楼,女贵人神。”《太平寰宇记》载“安平城北有台,俗谓之神女楼。”安平旧县志《人物志》载“圣姑姓郝氏,字女君,耆宿相传,周末时,本郡节政通玄里会涡村人也。……及笄,父母欲嫁之,女君曰‘无昆季备养,一旦适人,反贻其忧。’坚辞不许。其父偶值疽发背,医莫能效。女君忧惶,每夕致祷于北辰之下,时复吮其秽恶。或劝之曰‘若是,恐有害于汝。’女君答曰‘愿父病愈,以身代之,宁是之避耶?’未几,果愈……”《寰宇记》载“一日,女君与邻女樵采滁滱二水之间。邻女还,言‘见车马自水中出,迎姑,姑忽不见。’人谓姑仙于水府矣,立祠祀之。后汉更始之乱,光武为萧王……为王郎窘促,走经博陵,抵会涡村,人马渴甚。有女行道上,肩荷桶二,以水至前,众争饮之。女弃桶负杖走。侍从百余骑饮水,水自器旋盈。饮人马足,不竭,视女,不知所在,众以为神。已而出祠下,见姑像与女肖,前杖在焉。王大惊,后即位,思囊日郝女君以水济人马之功,赐以‘孝感圣姑’之号,故立庙于城北焉。”
以上记述不难看出,安平圣姑庙立祀之早,远溯周末。这在国内寥寥可数,穿越时空的张力让人震惊。发愿之始,并非为感念苍生大神、星宿列仙,而是为表彰一介善良而又年轻的女子的孝行、善行。其源于民间发自百姓的亲和力、感召力使人仰慕、追思。作为布衣之神的女君从远古走来,她身上折射的朴素的力量、善良的品性、惠济万民的宏德大度在安平广袤的原野上生生不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