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茶面,最厦门特色的小吃了。在厦门的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沙茶面的招牌。其实,沙茶始源于印尼,沙茶原本应读作“沙嗲”,到了饮茶成风的厦门人嘴里,便顺口叫做“沙茶”,这“茶”是厦门方言的“茶”,与普通话的“嗲”谐音,随着沙茶名声的远扬,沙茶便成了眼下普通话读音的“沙茶”了。沙茶面最重要的精华来自“汤”,各家“汤”的制作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也各自都有死衷的粉丝,所以在厦门这弹丸之地相处下来倒也相安和谐。
沙茶面的来历
“沙茶”和南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闽南多华侨,闽南先民们漂洋过海定居南洋,但始终保持着与故土的血脉联系。许多海外饮食都辗转流传于闽南,沙茶便是由印尼华侨传入厦门的。南洋有“沙茶糕”、“沙茶辣”、“沙茶虾”等美味。大约在五六十年代,厦门百家村有一个印尼华侨,在厦门走街串巷叫卖自制的沙茶辣,那时才五分钱一份。有时还兼卖一些沙茶肉、沙茶猪肝等。后来有人把沙茶辣做成了滋味浓厚的面汤浇在面条里一起吃,觉得味道不同凡响,并逐渐演变成了“沙茶面”。吃沙茶面,大肠、瘦肉、豆干这三种几乎可以说是最经常加的配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配料。
什么是“沙茶”呢?沙茶又称为“沙茶酱”, 其色作金黄,味道微辣而香,是以多种配料精制而成,如花生、黄姜、椰仁香草、辣椒、丁香、陈皮、胡椒等等,据说共有30多种,恨不能将天下的香酥之物尽收其间,将这三十余种原料细细研磨,再加油、盐熬煮,得到沙茶酱,其质鲜而稠,味香辣而浓郁。
烹制
沙茶面的做法很简单,面条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肝、猪腰、鸭腱、大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食材准备
【主料】碱水油面(用面粉、碱、水调匀成团后压制成面条,口感爽滑,有韧性)300克,炸豆腐片1块(重约50克),猪大肠50克,虾仁(虾仁要留尾)30克,绿豆芽、韭菜各20克.沙茶汤
【配料】花生油、花生酱、蒜头、葱头、红辣椒、沙茶粉、糖等
制作步骤
1、将碱水油面放入沸水中大火汆5分钟,取出控水放入大碗中备用;绿豆芽去头去尾;韭菜洗净,切长3厘米的段;锅内放入沸水,大火烧开后放入绿豆芽大火汆1分钟,捞出过凉;韭菜段放入沸水中大火汆0.5分钟,捞出过凉。
2、猪大肠洗净,放入锅中加盐5克、料酒大火煮30分钟,捞出切成长2厘米的段。
3、锅内放入沙茶酱、高汤大火烧开,放入盐2克、鸡粉调味后下炸豆腐片、猪大肠、虾仁、绿豆芽、韭菜段大火烧开,出锅浇于碱水油面上即可。
制作窍门
1、将花生仁5千克放入烧至五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25分钟至出香、炸熟后取出,磨成酱。
2、取铁锅一口,加入花生油2千克,烧至四成热时加入干红辣椒0.5千克、蒜头1.25千克、干葱1千克小火炸10分钟至出香,留油去渣待用。 (根据比例放料,适量即可)
3、洗净锅后,放入炸好的油,烧至五成热加入花生仁酱和沙茶辣1.5千克小火熬10分钟至酱汁起小泡,加奶粉150克、冰糖1.25千克小火熬5分钟至稠后出锅即成。
“沙茶面”的特点:色靓、香浓、味美、汤鲜。“沙茶面”不仅被本地人认可,也感染了外来游客,成了外来游客必吃的风味小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