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略
黄景略,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五十五年(1790)、嘉庆三年(1798)、嘉庆八年(1803)、嘉庆十四年(1809)、道光三年(1823)先后六次任武功知县共23年,在封建社会极为罕见。
黄景略为人伉爽劲直,不阿谀权贵,因此累忤上司而去官。但明允廉正,爱民如同胞。对地方文教等公益事业,热忱有加,为人题额写匾作序,散见于全县各地。
嘉庆七年至十一年(1802~1806),武功水、旱、虫灾连年,饥馑累发,谣传武功有响应白莲教农民起义之事,被陕西按察使及驻西安将军闻知,拟发大兵围剿。为避免扰民,酿成大劫,黄景略力陈当道,以身家性命保武功无事。结果仅拘捕彭某等三二人,使全县免受一场劫难。
黄景略在前任监修《武功县志稿》的基础上,完成了18卷《武功县志》(今佚)。
张树勋
张树勋,浙江秀水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十八年(1813)先后两次任武功知县(共四年)。博学能文,尤善书法,勤政爱民,重视文教和地方建设。在任期间,修县城墙时,惟恐偷工减料,他日临现场监督;重视教育,增置学田,充实经费;修缮绿野书院,改静山书院为有邰义学,选著名学者党行义(进士出身)、马浚六分别担任主讲;组织名流编撰《续武功县志》(共五卷)。惠政甚多,为武功父老所怀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