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非遗”进行时

家乡区县: 安徽省临泉县

 4月的临泉,桃花节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6日,为营造节庆气氛,在临泉县城的主干道上,一场名为“走在春天里”的“非遗”文化踩街巡游活动拉开了序幕,抬阁、肘阁、火鞭、火叉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巡游表演,吸引了众多居民与游客。  然而,这只是临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小部分。建城于公元前1042年的临泉,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在这历史长河里传承下来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竟达13大项、48小项,在安徽阜阳地区的三区一市四县中排名第一。

  “非遗”,演出进行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体现,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活”的体现。临泉作为皖豫两省的交界,地处中原地区,自周成王建城以来,勤劳的人们不断在劳动中总结、在总结中前行,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生活方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该文化生活方式传承下来的丰硕果实。目前,在临泉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下,临泉已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其中抬阁、肘阁是当之无愧的领头者。

  抬阁、肘阁起源于明清徽商鼎盛时期,百姓想方设法活跃大小节庆的气氛,于是抬阁、肘阁结合了徽州地方戏曲应运而生。发展到现在,抬阁、肘阁踩街巡游,必然吸引众多观看者,不仅是外地游客看着觉得新奇,就连本地居民看了无数次仍毫不厌倦,追着踩街的队伍,一路走下去。

  与历史悠久的抬阁、肘阁相比,临泉杂技也毫不逊色。据统计,临泉现有900多个民间杂技团体,杂技从业者达到两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杂技之乡。通过在全国各地巡演,这些杂技团一年能赚3个亿,临泉县文化光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副局长罗振祥告诉记者,大的杂技团一年能赚100多万元,小型的家庭式杂技团一年最少也有10多万元,他们赚了钱就回来买房子、盖房子,生活还是很潇洒的。

  当然,临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只有抬阁、肘阁和杂技,狮舞、龙舞、老汉背妻、打舞扇等民间舞蹈,毛笔、木雕等民间手工艺;剪纸、灶画等民间美术,样样都是丰富多彩。更有民间文学、戏曲、曲艺等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地传承中,为当地百姓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非遗”,保护进行时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不像普通的物质文化遗产那样容易保护。没有实体的它们通常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哪怕传承过程中出现一点意外,就有可能彻底地从历史中消失。因此,对临泉来说,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临泉县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临泉县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非遗普查领导小组和临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始了全方位的摸底普查与保护。

  多年来,临泉县有关部门经过走村串户、走街串巷的细致调查,花费10多万元,为流传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包括起源、范围、影响、传承人、现状等在内的档案,利用拍照、录像等高科技方式进行了详细记录,部分内容已制成文本、电子文本或光盘,便于长期保存及整理。

  努力总会有回报。临泉县文化馆馆长郭卫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临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翻开厚厚的材料,他告诉记者,如今县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他们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许多工作得以开展,如,为艺术团队免费办证;成立民间艺术协会,负责协调团队与演员的关系;组织每四年一次的艺术节,方便艺人们交流与合作;为有困难的团队提供精神及物质的帮助;建立网站,帮助民间的艺人们走出临泉,走向世界……

  “非遗”,传承进行时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的只是小心呵护,只要防微杜渐,就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难多了。

  首先,是寻找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艺人口耳相传的技艺,需要的不仅是师父领进门,更需要徒弟的勤学苦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吃得苦中苦,方能熬出头。而这其中,许多都是童子功,从会走会跑就得练起。

  其次,是教导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往往没有被书写成册,因此,不会有完整的学习材料,多是靠着师父的讲解,将一辈辈艺人们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徒弟。这样,就多出了许多风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留住观众。留住观众,就意味着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在旧有的基础上,作出改良,甚至是颠覆,用新鲜感吸引观众。这是知易行难的事情,需要艺人们挖空了心思,费尽了脑筋去思考、去练习。

  尽管困难重重,临泉县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抱有乐观的态度,当然,县政府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例如帮助飞燕杂技团招小演员等,让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在临泉,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文化馆则更是将大部分精力投注于此。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大量的投入,才能够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只有付出精力与努力,临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

久伴525(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