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名人任仲夷

家乡区县: 邢台市威县

任仲夷,原名任兰甲,曾用名任夷,河北邢台威县西小庄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家。任仲夷被认为是中国1970年代末以后的改革年代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出色的改革者和政治家之一。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辽宁省委第一书记(1978年—1980年),广东省委第一书记(1980年—1985年),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35年在北平中国大学就读期间参加“一二·九”抗日救国学生运动。1936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北平市中共中国大学党支部书记。1937年任北平市中共西北区委书记。抗日至国共内战时期在山东、河北、大连等地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直到文革,任仲夷在哈尔滨工作;1958年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第一书记,至文革爆发后被解职。

  文革后,在辽宁短期工作(其间主持了张志新的平反)后,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率先反对“两个凡是”。1980年11月,他被邓小平派到广东,领导广东的改革开放。在广东早期最艰难、来自上下压力最大的改革开放时期,任仲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段时期的政绩,亦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政绩。广东的先行一步,亦对带动全国改革起到广泛影响。

  退休后,他仍然十分活跃于公共事务,除了参加党与政府的会议,亦经常发表讲话、发表文章、接受访谈,利用他的地位和影响针砭时弊,探讨中国发展的出路。

  任仲夷素以实干、有魄力、开明、敢言和富有幽默而著称。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内的改革势力,无论在体制内外,还是在海内外,皆享有很高的威望。在晚年,仍然能利用他个人的影响和威望,对中国的时局和未来发表可贵的意见;任于2005年11月15日13时46分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广东杀开一条血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当时广东改革开放既要探索,又要面对一些不解甚至指责。以任仲夷为班长的广东省委在中央和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廓清错误认识,坚持对外开放。1981年,由于对外开放不久,我省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走私贩私的浪潮。中央非常重视,并于1982年开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在这一重要时刻,广东省委提出两个坚定不移: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坚定不移。
  1982年,白天鹅宾馆部分试业,霍英东请了任仲夷,但心里没底。结果,任仲夷到场,并应要求题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味深长,表达他对中国和广东坚持改革开放的乐观态度。
  特区初创,任务很重,还要面临一些指责。当时有“特区除了国旗是红色的以外,已经没有社会主义的味道了”的说法。对此,任仲夷和省委一班人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为特区正名。1981年5月,任仲夷在省委常委会上指出:“有的同志怀疑办特区会有损主权,会变成殖民地,我们要肯定回答不会。办特区是对主权的运用,是行使主权的表现。”
  1983年4月25日,在省委常委会上,任仲夷又说:搞特区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会损害社会主义,而是大大地有利于社会主义。
  中央要求广东“对外更加开放”,广东更加跃跃欲试。1982年1月,任仲夷在地市委书记会议上提出既要注意吸引港澳资金和技术,也要吸引日本、欧美的资金和技术。对前者,广东是“近水楼台”;对后者,要学会“长袖善舞”。

新新相熙(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