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常用板子式、带音响,画品多彩,平面多姿,高大魁梧,集体放飞等语言去介绍南通风筝(俗名鹞子)。这,无疑是对的。南通风筝其文化特色是什么呢?这次几个月的学习,我有了初步的理解。制作者的情趣、放飞者的兴趣、观赏者的乐趣,决定了风筝文化关键基因。因为这是人化物质的体现。从制作程序说:取料精细、绘画多彩、雕刻技艺相融、扎糊绷、敦葫隆的知识讲究,引线、尾裆的定位定量,无不与文化属性范畴密切相联。鹞子挂在室内,放在空中,都是静态美,空中美的享受。尤其是葫隆在风力作用下,发出浑厚、或清脆、或婉转的韵律规则的美妙哨音,令人心旷神怡,放风筝既是四肢肌体活动,也是心理陶冶。因此,风筝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结论是完全有依据的。
从文化的分类说,风筝文化可列入体育文化,因为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理论科学、体育精神、体育艺术、体育道德、体育法规、体育风尚。风筝文化的出生地是民间,风筝文化根在民间,又可称之“民俗体育文化”。
风筝和放风筝活动有两个不同的含意。但它们都属于大文化范畴,又超越了这个范畴。因为,这已发展成为外事交往、经济交流的媒介和桥梁、纽带。
从历史资料看,风筝在我国古代常被作为一种工具——首先,用于军事。后来作为游戏娱乐的工具。明代以后,又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接着,人们又发现了放风筝的医疗保健功能。在历史进程中,风筝和放风筝活动不断地发展和升华,它的属性不仅表现在以上种种。
风筝的本质特性是收藏性、体育性、媒介性。非本质属性具有艺术性、装饰性、礼品性、广告性。从风筝和放风筝活动横向坐标,纵向坐标思考都无疑地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