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杂谈---汉中十大文化符号解读(一)

家乡区县: 汉中市汉台区

【汉中文化符号之一:汉】华夏文明体系中,“汉”具有为许多庞大事物命名的功能。银汉、汉水、汉中、汉朝、汉族、汉语、汉字……形成了一个以“汉”命名的系统。这使“汉”成为具有强大神性力量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字符号。神性力量来源于古老的天地感应观念。古人的认知中,横亘天空的银河与横卧黄河长江之间的汉水,形成天地对应关系。汉水的源头之地、上游之城汉中,自古被赐予“天汉”美称,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汉书》记载,萧何正是运用这种神性力量,以“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巧言说服,才激发起刘邦到汉中开辟战略基地夺取天下江山的雄心。大功告成之后,就以具有神性力量的“汉”字为新王朝命名。大汉王朝建立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汉朝之后逐步被称为汉族,语言、文字也统称为“汉语”“汉字”,这与大汉王朝的创建与强大,与作为大汉王朝发祥之地的汉中,与具有神性力量的汉水,有着符合逻辑的血脉关系。中华文明史,浩浩五千年。在文明流转进程中,汉朝无疑是重要的历史拐点之一。它延续华夏文脉并开创新的格局。以“汉”为象征符号的华夏文化,带着银河的辉光和汉水的神性矗立在世界东方。她血脉永续,希冀新的复兴,新的辉煌。

【汉中文化符号之二:古栈道(石门栈道)】汉中境内共有七条古栈道。其中四条贯穿秦岭,从西向东依次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三条贯穿巴山,从西向东依次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古栈道蜿蜒如历史。它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建设者的生命丰碑,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宏大创造,是集密累积华夏文化的高地。金牛道蜿蜒秦国伐蜀的历史传说,潜隐着古代修建古栈道的悲壮场景和英雄故事。荔枝道扭结着“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唐代故事。著名的褒斜道和陈仓道是西汉故事和三国故事的大舞台。位于褒斜道南口的石门隧道,是人类交通史上第一条人工隧道,具有开创性意义。石门累积的书法文化,光耀青史,润泽万代;其中的《大开通》、《石门颂》、《石门铭》在书法史上有集大成和开后世的崇高地位。古栈道是汉中人实现秦巴大开通梦想的精神象征;其内涵包括开拓进取、勤劳智慧、坚忍不拔等元素。栈道精神为当代汉中人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智慧源泉.

【汉中文化符号之三:龙岗文化】走遍汉中大地,处处都可以见到史前社会留下的遗址。其中最有学术价值的是南郑县梁山脚下出土的龙岗文化。龙岗文化包括两个文化土层。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充满浑朴天趣的龙岗石器,说明至少120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与大熊猫、剑齿象、羚羊共同生活,繁衍生息。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鱼纹彩陶盆、人面彩陶壶、兽头尖底瓶等精美的陶器,展示了约7000年前先民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以及达到的审美高度,至今令人惊叹。美国考古学家阿金斯教授赞叹龙岗旧石器时代文化:“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国内一些知名历史学家指出,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汉水流域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汉中文化符号之四:拜将坛】汉中城南的拜将坛,是韩信拜将纪念地。就在这一抔汉土之上,刘邦塑造了举贤任能的领袖形象,韩信则展示了俯瞰天下的雄才大略。古道追韩信,筑坛拜大将。那一场挽留英雄的夏雨定格在《史记》、《汉书》的历史眼光之中;那一轮照彻古今的月光成为经典的艺术原型,被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反复言说。精彩的历史故事把事业成败与用人之道的关系呈现得入木三分,成为后世政治家、军事家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拜将坛最高处,矗立着一尊韩信塑像。比拜将坛最高处还高的地方,矗立着领略不完的成败奥秘,矗立着意味无穷的用人之道……

【汉中文化符号之五:张骞】历史选择汉中人张骞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小盆地展示了大胸襟,小流域流出了大气魄。他是从散发泥土芳香的绿色盆地出发的。秦巴山水阻隔不了他包容天下的胸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张骞跋涉的长途中,自然的大气象大景观和他人生的大气象大景观遇合对应。十余年持节不变,他坚韧、忠诚;在异乡顽强生存,他有变通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带去东方物产,带回西域物种,他实现了生命交流、文化交流;走了最远的路,走了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他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每个民族都会以不同形象面对世界。张骞为我们塑造了胸怀博大、精神雄健、意志坚韧的民族形象。这是我们民族曾经拥有的形象,也是改革开放时代需要重塑的形象,更是处在最好发展时期的汉中应该葆有的形象。

营销辣子妍(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