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历史

家乡区县: 十堰市茅箭区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1484),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志中录有明代韩弼诗一首--《十堰春耕》:“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明清时期,这里人口膨胀,流民聚集,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统治者被迫开放禁山,允许开荒垦田。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监管,明成化12年(1476年)朝廷在鄂豫陕三省边区增置郧阳抚治,辖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开设郧阳府,增设湖广行都司。拓展郧阳城,郧阳府邑成为鄂豫陕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个地区具有抗击侵略,反对压迫的斗争史。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鄂豫川陕交界地区都是重要的屯兵游击战区。刘通、李自成、张献忠、王聪儿、陈玉成在此征战,成为杰出代表。  

我叫不高兴(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