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泾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位于东太湖之滨,面积53.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2万人。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 古时,横泾辖区北部的尧峰山、七子山横断南北交通,习称横山;南面的溪泾与横山平行,称为横泾塘。据传,齐相管仲、鲍叔牙曾在横山脚下择地分金,留下分金墩遗迹,故名横金。元代横金有一条长源街,行坊林立,商贾盈市,因地势较低,数遭水患,居民逐渐移迁至横泾塘两岸,重新形成集镇,“横泾”也由此替代了“横金”。明代设置横金巡检司驻守,当时横金镇为吴县六镇之一。民国时,横泾为区公所驻地。解放后,先后设人民公社、乡、镇。2011年3月撤镇改设街道。 横泾拥有1.7万亩耕地、3484亩山林、20公里太湖岸线和3万余亩养殖水面,盛产“四大家鱼”和太湖蟹等水产品以及茶叶、林果等作物,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横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沃水秀,民物阜康,充满着浓郁的古镇韵味和水乡田园风光。横泾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条件,境内水闸密布、土地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0-2.5米之间,土质为粘土,土层较厚,植物生长耐力持久。这里天蓝、地绿、水清、气净,有良好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更有绵延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水浒中孙二娘曾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开店,聚义梁山好。往昔“芦苇滩”,而今不一般。横泾不再‘土气’,也并非只有“与日俱增的是越来越浓郁的“商气”和“人气”。横泾具有现代投资所需的良好条件,是优势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地、劳动力资源的富集地。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鸭业、米业、林业、水产业、棉业为重点,在进一步稳棉扩虾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绿色银行,大行动,在沿路、沿河、沿堤、沿埂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新栽意杨林50多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000多亩。全面组织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转化建设,初步建成1万亩多种套青虾和5000亩罗氏沼虾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稻鸭共作和稻麦良繁"双千亩'示范基地。以良种棉加工厂、鸭业科技示范园为载体,引导带动优质棉花种植和高邮麻鸭养殖,做强棉花加工和蛋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4797吨;油菜籽总产1954吨;棉花总产1432吨;饲养生猪2。24万头;家禽96.15万只,其中高邮鸭18万只;水产品总产12629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田240公顷,疏竣生产河道7千米,完成土方20.8万立方米。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328万元农业增加值10779万元。坚持把三产放在与其它产业同等位置来抓,加强商贸兴市,加强集镇建设,加大劳力转移,第三产业活力显现,劳务输出成效显著。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748人,外出务工人数4800多人。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zhenxi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