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新沂市南郊10公里,规划面积28.9平方公里。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黄花菜岭五座山头组成,当地人称之为“五姊妹山”。群峰之中,以峰山五华顶为主峰,海拔91.8米。山虽不高,则沟壑纵横,重峦迭嶂,蕴幽藏丽。自古以来,为“淮北胜概”,“形胜之美称于江淮”。景区绿化覆盖率95.2%,景区空气、噪声、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被游客亲切地誉为“天然氧吧”。清代乾隆皇帝六度南巡、三幸此山,留下了“钟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几分”的诗句,形象地赞美了马陵山的瑰美,被誉为“第一江山”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的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魏国发动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马陵山位于郯城县城东10公里,南北走向,因状如奔马而得名。该山在临沭、郯城、江苏省新沂三县交界处,绵延60余公里。据考证,历史上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公元前342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求助于齐马。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直攻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回兵,齐军早已绕道东撤。庞涓率兵追赶;孙膑采用减灶诱敌之计,将魏军诱入马陵古道,大破魏军,射杀庞涓。《郯城县志》载有明代李先芳的诗:“迥合长堤卫水秋,满怀黄叶荻飕飕。居人近指马陵道,遗碛遥传瓦屋头。昔日孙庞曾决胜,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国皆迷地,犹自停车吊古邱。”此诗亦可证马陵山之战发生于此。战场就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处马陵山腹地。该处1993年即被批准为省级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林地3万余亩。1992年,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经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认定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即在此处。遗址地貌存留良好,特别是独龙涧(又名庞涓沟)为马陵战场核心区域,内有恨谷崖、上马石、庞涓墓等众多名胜古迹,而且山深林密,地形复杂,为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陈忌问垒》文中所述“隘塞死地”。
出土文物
庞涓沟附近马陵山区古道,出土了大量的与齐魏马陵之战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兵器与锅灶炕,二是墓葬。自1958年,在修水利工程,出土了400—500枚铜箭头起,庞涓沟附近马陵山出土了几十个锅灶炕和数千枚铜箭头、三棱式铜簇,数百个锅灶炕,以及青铜剑、青铜刺、青铜戈等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 一件带铭文的铜戈,名曰:“谷氏左”。据先秦史专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考证认为,该戈是魏军的兵器,年代也能与马陵之战相吻合。
大自然馈赠
马陵山地形复杂,因此山地处北东向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巨型断裂带,北起沈阳南到安徽的庐江)中段,故有山体扭曲的地质景观,有错落有致的千层崖、泥裂龟壳崖。马陵山上发现的古化石极为丰富,珍贵而罕见,有中生代柏树化石,大片碎枝叶化石群,有大面积的鸭嘴恐龙化石群,有新生代大象化石、鹿化石、犀牛化石、熊化石等,故马陵山有“天然博物馆”之称, 2007年被山东省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地质公园附近地质遗迹,主要分布于附近面积80平方千米内,因存在构造形迹、地质剖面、地质地貌、金刚石产地、恐龙足印化石、地质灾害等遗迹。马陵古道附近景点不下几十处。 北部九道湾(林场),山峦起伏,九曲盘绕,不仅平地突起,山川险要,而且故垒遗迹遍布,有点将台、校兵场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俱佳。出九道弯,越跑马岭,便是一、二、三、四山沟和一、二、三、四山涧,群山连绵,清泉寺遗址、奶奶庙遗址布于其中,沭水人工湖、河东老虎崖、矿泉过山隧道等景点相映。
马陵山景区规划
2001年,马陵古战场被中国军事科学院定为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科研基地。为了科学、合理开发马陵山景区,2010年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副县级管理单位-- 郯城县马陵山景区管委会,是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负责马陵山景区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建设规划和旅游开发工作。已初步确定了“3-5年内把马陵山开发为初具规模的古代军事文化旅游风景区”的目标和“在海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东方古代军事文化旅游胜地”的长期目标,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按照临沂市委、市政府建设沭马风景旅游区的指示精神,结合马陵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建设马陵山温泉度假村、马陵古镇、齐魏马陵之战古战场遗址公园、麦坡世界地震地质公园、清泉寺森林公园、九道湾样山风景区、黄圈生态休闲度假区、老虎崖攀岩自驾游营地、王家生态休闲度假区、黑龙潭望海楼风景区等十大景点,力争2014年内建成以生态休闲、兵学文化、地质奇观为一体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那是“文看三孔,武看马陵”,此言诚不欺。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a/4618.html
能力秀:http://abc.wm23.com/sunwenlong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wl32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