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移台先民及其族裔(四)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吴真人与石兜吴氏

北宋名医吴?,字华基,号云冲,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被闽台人民共同奉为“保生大帝”、“吴真人”。
《延陵吴氏通谱》载:“吴?远祖入清溪(今福建安溪县)因粮累分离临漳,九世修斋,圣父讳通公,圣母氏黄,避乱隐居于银同之南,沧海之滨,择白礁结第而居”。《安溪县志》、《海澄县志》亦载:“吴?父吴通,母黄月华,北宋年间为避乱而安溪感德乡石门村迁至白礁,吴?生于白礁(注:今龙海市)。”
吴?一生潜心钻研医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在龙湫坑结庐修炼,未成家,无子。厦门石兜村(坂头水库内库)吴氏,当为吴?家族之后裔。
那么,吴真人后裔是怎样从龙海迁到石兜来的呢?据族人传说,十五世祖吴学德(即石兜吴氏一世祖)时,白礁有一百年榕树,日见倾斜枯萎。爷祖(即吴?)托梦于学德,须以红丝线缚灯芯草把榕树托住,方能保吴氏居地兴旺。学德命其子承办此事,子不信其梦,然女婿王舍人却听从岳母之言,依爷祖梦中指点用丝线缚灯芯草把树托住,从此榕树叶茂枝壮,王氏日见兴盛,而灾难却屡临吴氏住地。
学德悟到其风水已为王氏所得,白礁非吴氏久居之地。爷祖又托梦于学德,要往东迁徙,直至牛骑人的地方可定居,学德遂依梦背爷祖神像,带领他的直系,子孙直往东奔走,直至苎溪(今坂头水库)后埔石空仔口。时下大雨,发现一牧童蜇伏在水牛腹下避雨,始悟这就是爷祖梦中所指的牛骑人的地方,就在这儿定居。这里原住着几户钱氏人家,吴氏迁来,人丁兴旺又能和睦相处,钱氏大部分加入吴氏家族。
吴氏将原来钱家祈奉祖先的小庵改建为“佑启堂”,供奉爷祖及其他祖先,感钱氏祖先共同开辟村庄之恩,钱氏祖先亦在堂中祈奉。因原祖上居住在安溪石门,另一支系迁徙同安石浔,村名都有一“石”字,因此把后埔村改名为石兜村。
光绪年间,族人又建真德殿,供奉始祖学德从白礁背来的吴真人神像。
解放初期兴建坂头水库,吴真人神像仍随族人搬迁至厦门市第二农场石星村,“文革”时逃过劫难,成为当今保留完好、年代最早的吴真人神像。
据《石兜吴氏族谱》序云:“八世祖考伯旺所选於古律诗四句以作了代字行:
万历年逢三十春,我家昭穆此时分;
源远流长如活水,枝繁叶茂似灵椿。”
现已传至“历”字辈。
石兜吴氏最早迁移到台湾的是十五世祖吴祯弼字尔贲,官章安邦。生于清乾隆壬辰年(1772年),乾隆乙卯年(1795年)在台湾中武举人,嘉庆丙辰科中武进士,奉旨敕封琉球副使。因此安邦迁台时间应在乾隆乙卯年即中武举之前。吴安邦后裔现在台湾新竹市已有五千多人。
1992年由“台湾新竹市祭祀公会暨保生大帝爷祖会”拨款七十多万元,择地厦门市第二农场石星村重建真德殿,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爷祖圣诞都有组团还乡祭祖。
1997年在新竹市建真德堂并回乡请去真德殿香火,真德殿成为祖庙。

云亦君(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