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子崖村西靠沭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躲避匪盗祸乱,村里曾经围村筑起了5米多高、1米来厚的围墙。墙西紧上修起了大小不等的炮楼、炮眼,很是坚固。抗日战争打响后,日本人在河西岸的小梁家安了据点,共产党的组织在河东岸活动频繁,渊子崖成了敌占区和抗日游髑摹袄馇薄0寺肪?15师挺进沂蒙后,更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播下了抗日的火种。
1941年12月18日,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突然包围了村庄。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全村310名自卫队员和老幼妇孺同仇敌忾,大义凛然,拿起土枪、铁锨、铡刀、石头向敌人还击,誓死捍卫民族不屈的气节。
林守申老人已经85岁,身子骨却挺硬朗,记忆力也很好。拉起那次保卫战,老人的情绪有些激动:“那一仗打得惨啊!从早上天放亮儿,一直打到天黑,街道上横七竖八躺着牺牲了的父老乡亲、八路军战士和被杀死的日本鬼子,鲜血染红了街道、断墙。俺这一个村子就有147名村民战死,加上外村百姓和前来支援的八路军战士、县区队的干部战士,总共242人壮烈牺牲,全村房屋被烧光掠净,也有110多个日本鬼子被我们砸死、杀死。60多年了,现在一想起来,那情景就老在眼前晃悠。” 说话间,81岁的林崇岩、75岁的林庆栋、83岁的林九习,还有101岁的林崇福老人聚了过来。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向笔者讲述了那次撼天动地的战斗过程。
1941年12月20日凌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八路军的1000多名日本鬼子,经过渊子崖村北,准备返回新浦(现在江苏省)驻点。小梁家驻点的汉奸谎称渊子崖村驻有八路军,引着鬼子奔袭渊子崖。听到动静的村民立即行动起来,青壮年拿起土枪、大刀片、铡刀等武器爬上了架子、围墙;老人、妇女和儿童忙着装弹药,捡石块送到围墙跟。 敌人凭借优势兵力,迅速从西北方向的深沟里迂回包抄上来,情况万分危急。
敌人的进攻开始了。鬼子兵先是用密集的炮弹轰炸围墙和村庄,轻重机枪的子弹也像雨点一样射向城墙,硝烟炮火迅速在村子周围升起,村里也是浓烟滚滚,被炮弹击中的房屋顿时成为一堆瓦砾。林凡义甩掉棉袄,抡起大刀片,沉着冷静地指挥村民迅速占据有利地形,迎击敌人。
激战持续了一上午,装备精良的鬼子兵却很难攻破围墙。午后,气急败坏的敌人再一次发动强攻,刚垒起的东北围墙缺口又被敌人的炮火摧毁。“鬼子兵凶狠地‘嗷嗷’嚎叫,端着枪向缺口处扑来。身材高大的村民林九兰抡着一把雪亮的铡刀,傲然坚守在缺口旁,鬼子冲上来一个,他抡起铡刀一挥,砍下了敌人的头颅;又进来一个,又是一刀,劈开了鬼子的面门。就这样,他一连砍死了7个鬼子。
夕阳西下的时候,板泉区区长冯干三、区委书记刘新一、区委宣传委员赵同和八路军的一个连闻讯赶来增援。敌人见有八路军增援,便撤出了村子,在村东北的小岭上,同八路军展开激战。战斗中,冯干三、刘新一、赵同和40多名八路军战士、县区中队战士壮烈牺牲。县委宣传部长徐坦身负9处枪伤,经抢救得以脱险。
滔滔沂水泣英魂,巍巍蒙山铭忠烈。这次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虽然已过去60多年,但是,英雄们用血肉铸起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后人的心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