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进士王璟

家乡区县: 山东省莒南县

      王璟,字廷采,号东皋,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人。明成化八年中进士,先任登封县知县,又任两京御史。1501年管理两浙督政,1504年任保定巡抚,后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官至荣禄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左督御史。到朱厚熜即位,严嵩专权,王璟看到皇帝昏庸,国势日衰,便辞官回到故里,不久病故,享年87岁,卒赠“少保”,谥“恭靖”。王璟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明史给予很高的评价。

      王璟生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正统十二年(1447)正月二十日,卒于嘉靖十二年(1553)九月二七日。一生历经英宗正统、代宗景泰、英宗天顺、宪宗成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七个年代。他于成化八年中进士,在朝为官50余年,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和世宗四代皇帝,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卒后赠少保。他一生勤政为民,政绩卓著。特别是他耿介忠直为政清廉的气节,在当时和以后的历史上被人奉为楷模,清名传诵至今。

        王璟身居高居而清贫自守,自甘淡泊,不慕荣利。不恃势妄为,不象某些小人,得志便猖狂,盛气凌人,暴虐为乐,明代阉官肆恶,“大臣靡然附之”,而王璟“独守故操”,不为所动。在受到排挤倾轧的日子里能秉持节操,不为利诱,不为威折,高节可风。在群小用事,官场乌烟瘴气的情况下,王璟清操独持,不入浊流。终因得罪大阉刘瑾、谷大用一伙,而被“矫诏罢官”。这时候王璟不找门子、不托关系,无怨无悔,“唯闭门课子读书”。直至刘瑾罪行败露伏诛后方得起用。正德末年,宦官乱政,朝廷官员多结党营私,贿络公行。值此颓风漫延之际,王璟“门下不受私谒,澹然如布衣时,家无僮仆之奉,田园之适,唯读书课子孙而已”,其高风亮节于此可见。王璟多年担任负责盐务、赈荒、田赋、理税、科考,及考核官员政绩的官职,按今天的话说都是很有油水的职务,但王璟从来两袖清风,从不谋私营利,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王璟的祖茔在大白常村前,有本人的衣冠冢。明正皇帝亲赐御祭九坛。该墓区占地40余亩,有四座龙首龟趺碑,大型石雕四对八件,即石人(翁仲)、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还有石牌坊(墓志门)一座,望柱(华表)一对,大型石供桌和石桌、香炉各一个,另有祠堂三间,巨柏千余株,围墙约700米。清乾隆二年又修建墓门门厅三间,门前大戏台一座等。

       王璟墓茔,历经四百七十多年的岁月,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该墓茔遭受了五次大破坏。第一次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山东大地震时,震倒了西茔区的六座御封碑,以及石牌坊墓门,望柱、祠堂、围墙等。第二次是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为抢修沭河大桥而伐光了该茔区的一千多棵巨柏。第三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建大白常小学而拆了墓门门厅三间及茔前戏台。第四次是在文革期间,砸碎了北王庄茔区的所有碑碣及石雕。第五次是最近的三次搬迁,使所有文物破坏殆尽。

王璟墓茔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莒南县规划的三个旅游景点之一。2005年被县委宣传部授予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具有较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陌上花开(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