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时节,厦门家家户户合家团圆围桌玩饼,大街小巷响亮着同一种清脆的音律——骰子的响声。这声声清脆在一次次响动之后,是欢笑,是激情,中秋的厦门拒绝感伤。
用骰子“博状元”,起源于隋唐年间,是赴考的士子为祈求考中进士而设置的一种游戏,骰相的名称源于科举制度,游戏设“状元”一个、“对堂”(榜眼)二个、“三红”(探花)四个、“四进”(进士)八个、“二举”(举人)十六个、“一秀”(秀才)三十二个,共计六十三个。
相传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厦门操练水师时,其部将为宽解士兵中秋思乡之情,经过一番推敲,巧设“中秋会饼”作为筹码,与骰子、骰子游戏规则有机结合,创造了博饼文化。此后,博饼文化历经沧桑,繁衍生息,成为厦门独特的民俗。
起初,我一直以为博饼的“博”该是“搏”,有战斗的意味,后来一查字典,方知道,用“博”字自有其道理,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月,不一样的月饼文化。欢迎大家到厦门来体验这独特的中秋文化,但愿更多的人了解厦门,了解中秋博饼文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