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江镇商贸发达,交通方便,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素有“三百六十乡墟”之美称,是惠来县商贸业和轻工 业发达的经济次中心,总人口143835人,外来人口1万多人,属惠来县五大城镇之一。位于惠来惠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离惠城12公里。面积104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超过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万人。地处龙江中下游左岸。西北高,多丘陵;东南低,属冲积平原,是县主粮食产区之一。
中文名称隆江
外文名称Longjiang
行政区类别广东省惠来县
所属地区潮汕地区西南部
下辖地区凤红、岗前、前埔
电话区号0663
邮政区码515235
面 积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
人 口10万有余
方 言潮州话(潮汕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镇江寺、惠来宋大峰祖师(岗前村)
车牌代码粤V
目录
1乡镇介绍
▪ 地理
▪ 景点
2经济发展
3特色农业
4基础设施
▪ 交通通讯
▪ 水利建设
5隆江美食
▪ 隆江猪脚
▪ 隆江绿豆饼
6管辖范围
▪ 隆江村
▪ 岗前村
▪ 邦山村
▪ 竹湖村
▪ 关镇社区居委会
▪ 隆江镇新容社区
▪ 江城社区居委会
▪ 凤红村
▪ 陈陇村
▪ 井美村
▪ 东门村
▪ 头寮村
▪ 尾寮村
▪ 凤光村
▪ 鹅豆村
▪ 宫山村
▪ 峰霞村
▪ 北溪村
▪ 见龙村
▪ 后吉村
▪ 海埕村
▪ 山家村
▪ 吉清村
▪ 北洋村
▪ 月潭村
▪ 赤一村
▪ 孔美村
▪ 蛟边村
▪ 竹老村
▪ 前埔村
▪ 西塘村
▪ 赤二村
▪ 象湖村
▪ 赤山村
▪ 林沟村
▪ 邦庄村
▪ 史岭村
1乡镇介绍
编辑
地理
镇区位于N23000'01",E116011'02",龙江河下游东岸,地处惠来县中部偏南,东距惠来县城14公里。地势北高南底,属滨海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平均气温21.50C,历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主导方向为东北风,其次是西南风。隆江镇区紧靠拢江左岸,历代为惠来西部地区主要圩镇。
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有县办国营厂1家,二轻厂9家。个体手工业约350户;专业市场4个,其中耕牛市场向来交易兴旺,在县内外很有影响。个体商贩千户。葵和公路从镇区北侧通过。山地6.11万亩,种植水果1 .63万亩,其中荔枝1573亩。耕地3.28万亩,其中水田2.38亩,主种稻、薯、花
生。农田水利设施较完.整,总铺洋排涝河及西水东调干渠东西横贯,境内大二型水库石榴潭水库,渠道遍布镇境内。
景点
隆江镇镇江寺,位于隆江镇市尾山余脉的小山岗上,拓创于明正德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惠来八景之一、县文物保护单位。
创寺时属潮阳县龙溪都,嘉靖三年(1524)冬十月惠来置县遂属惠来。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三十年(1850)孔美乡捐资修建。光绪十九年(1893)接着重建山门,潮邑魏阿福资助,刻石匾“镇江寺”。
1945年日寇洗劫龙溪时毁掉寺内文物,1948年武工队以此为据点开展对敌斗争。1950年以后,因整理龙溪,拓宽江堤,拆去寺之前亭。1952年,潮阳县灵山寺方丈释宽鉴,行脚惠来县百花山庄严禅寺时,来此传教。
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释宏江、宏远、传性返寺管理。但见木朽墙倾,贝叶凋残,赖海内外善信解囊,癸亥(1983)筹备,乙丑(1985)兴工,于戊辰(1988)修复。1991年6月恭请汕头市佛协会长释定持(1921—1999)主法开光。[1]
2经济发展
编辑
镇办工业有8家。职工1202人。镇办对外加工区占地12亩,有服装、手袋、机锈等外资企业。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23所,幼儿园8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1所,自来水厂1座。198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895.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88.2万元,占30.68%。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隆江镇位置
2006年底,全镇完成工农业产值14.8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789亿元,农业产值3.02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543亿元;农民人年均收入3859.3元;地方财政收入502万元;固定资产投入2795万元
隆江镇下辖35个村委会,3个社区委会,设有61个党(总)支部,党员数达 2438人。工业全镇共有企业865家。现有纺织、服装、造纸、手袋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达500多家,从业人数达15800人。[2]
3特色农业
编辑
惠来县隆江镇围绕“抓发展、强管理、保隐定,致力建设繁荣、和谐新隆江”的目标,突出实施发展工业、城镇建设、基础教育三个新突破,不断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新局面。
在农业建设上,该镇致力贯彻落实国家扶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连续受灾的情况下,该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使粮食
隆江镇特色农业
生产依然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早晚两造粮食种植面积62160亩,单产368公斤,总产2287.5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6300亩,单产475公斤,总产1.725吨。
该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水果种植上,北面山区凤江、邦山、北洋、史岭、峰霞、头寮等村已形成5000多亩水果种植基地;在蔬菜种植上,山家、海埕、鹅豆、宫山、陈陇、前埔竹湖、邦庄等村形成30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隆江芥兰,黄洋油菜花、邦庄卷心菜逐步上规模;岗前荔枝、柑橘质优。在淡水和半淡水养殖上,月潭、孔美、邦庄、见龙、赤一、赤二等村已形成1000多亩的养殖基地。另外,赤坭山茶叶、山家草莓、见龙反季节西瓜等,均上规模出效益;果蔗、花生等短年生长经济作物效益高,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该镇还坚持以科学引导,鼓励农副产业企业加大投入,实施技术改造,提高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水平,发展以立体种养经营形式,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其中无公害养鳗生产基地“惠来县盘谷养鳗有限公司”去年投入近800万元,放养鳗鱼苗85万条,生产鳗鱼860吨、其优质产品销往日本等地;“德云科技种养有限公司”已形成“猪—果—禽—鱼”为主的生态形式,基本形成主体种养的生产格局,生猪养殖方面逐步走向专业化、企业化、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全镇农业种植面积达 62160亩,已逐步现成“蔬菜、水果、水产、禽畜”四大商品生产基地。在蔬菜上,山家、海埕、鹅豆、宫山、陈陇、前埔、竹湖、邦庄等村形成30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在水果上,北面山区凤红、岗前、邦山、北洋、史岭、北溪、峰霞、头寮、尾寮等村已形成5000多亩的水果种植基地;在淡水和半淡水养殖上,龙江河沿岸村的月潭、孔美、邦庄、见龙、赤一、赤二等村已形成1000多亩的养殖基地;特色产品隆江芥兰、黄洋油菜花、邦庄卷心菜逐步上规模。
隆江镇坚持树立“工业兴镇、工业立镇”意识,实施“抓项目、促发展,抓龙头、促带动”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已完成隆江对外工业园区选址规划、评审工作,初步规划面积为1000亩。进一步完善《隆江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优惠办法》,精心组织各类型的招商会、联谊会,动员隆江在外人士来隆江投资置业“贝利雅手袋厂”、“金贤制衣厂”先后在我镇落户投产。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在产企业发展,促其上规模,“隆江荣城工艺造纸厂”和“新文造纸厂”属下企业“金隆城纸类实业有限公司”先后成为我镇新增上规模企业;“新文造纸厂”和“联鸿发手袋厂”、“西塘造纸厂”也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成为我镇工业经济的支柱企业。
4基础设施
编辑
交通通讯
水路龙江河,抵神泉港15公里,出海至香港137海里;陆路有深汕高速公路和省道葵和线贯穿全境,设有深汕高速公路隆江出入口,西距广州300公里,距深圳206公里,东距汕头79公里;通讯快捷:拥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万多部,移动电话基地站及数字传输发射台已建成交付使用。
水利建设
水电供应拥有石榴潭、邦山水闸、尖官陂水库3座水
隆江镇交通
电站;有日供水量2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能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需要。集镇功能配套镇区有文化娱乐中心、有线电视差转台、影剧院、卡拉OK歌舞厅、幼儿园、中小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医院等一大批文教卫生设施;金融、贸易、旅馆业配套完善。该镇整修汛期受损灌溉渠道1500米,开挖蓄水池2个,面积2500平万米;岗前村投入30万元,把原受损水渠修筑成浆砌石防渗水渠,长1500米;史岭村计投60万元,整修受损农田排水渠道2条,长5000米。
修筑浆彻石防渗结构机耕
隆江镇水利建设
路3条长2700米,宽3米,进水渠3条长2700米,宽0.6米,排水渠2条长1000米,宽0.6米;井美村计划投入50万元,开挖灌溉渠道5条,长1800米。
鹅豆村计投15万元,整修排灌渠道6条4500米。至目前,全镇共投入资金256万元,整修排灌渠道、堤围225条,长31公里,修机耕路27条,长12公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