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李良荣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李良荣先生是集美区后溪兑山村人。1908年生于同安新民杨宅村,因杨氏生父贫寒,自小卖给兑山李氏接嗣,由祖父李越兴抚养长大。由于家庭信奉基督教,童年曾就读于美国教会在鼓浪屿创办的养元小学。祖父去世后,家境清贫,遂辍学谋生。先在大嶝岛帮工,后进厦门春生堂酒厂,凭着自己的聪敏与勤奋,升至营业部协理售购业务。十六岁(1924)时,他伴护一批投考黄埔军校的闽南青年到广州,受到“闽南靖国军”负责人许卓然赏识,介绍他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由排长积功至军长、兵团司令,一度曾兼署福建省长,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退台后任金门防卫司令官等职。是集美区在国民党军队中阅历最长、年资最老,军职最高的著名人士。
1924年11月李良荣由黄埔军校一期毕业,被分配隶属蒋介石的教导二团任排长。次年春夏间,在蒋的直接指挥下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盘踞广东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任便衣侦察队副队长,作战机智果敢。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时,已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上尉参谋、连长。由于第一师前后任师长王柏龄和王俊都是李良荣在黄埔军校时的老师,第二团团长胡宗南是黄埔一期同学,更因为李良荣作战表现勇敢机智,备受王俊赞赏。1927年春,第一师被孙传芳所属吴如琢部反攻战败时,因负责收容溃部有功,年仅十九年的李良荣被升调为一师二团少校团副。江西平定后,李随部队进驻上海。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利用这支嫡系部队发动政变,实行反革命的清党大屠杀。此时李良荣愤而离开部队。他认为“国共合作乃有北伐的胜利,如今国共相争,北洋军阀就会卷土重来,所以不想干了”。
离开军队的李良荣在1927年冬进入上海劳动大学当了一名半工半读的学生,两年中他专修了政治、经济和英语。1929年,原驻闽南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师改编为陆军第49师,师长张贞聘他任该师少校参谋、军士教导队队长,帮助张训练军士,整顿纪律。教导队曾进驻同安,在同安时,李良荣率队扫除罂粟,查封烟馆,厉禁鸦片,深受家乡父老的好评。不久,训练总监何应钦在南京创办步兵专校,校长王俊为李的老上级。李征得张贞同意,于1931年12月考取步兵专校第一期,精研兵器与射击。1933年2月毕业后,李跃升为中央嫡系部队八十八师上校补充团长(师长孙元良),不久即编入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任团长。时年25岁。当年九月,三十六师奉调江西“剿共”,李良荣率团驻防抚州浒湾。十月下旬,彭德怀率红军三军团进袭抚州,至浒湾以北与蒋军第四师遭遇激战。红军派出约二千余人的部队进攻浒湾,截断四师的后路,抚州告急,南昌震动。李良荣率部顽抗,红军曾于夜间数次进攻,均被击退。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伤亡惨重。次日拂晓,红军主动撤围。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发表反蒋宣言。蒋介石抽调十个师以上的兵力入闽征伐,并到建瓯亲自指挥。李良荣随三十六师由赣入闽,进攻南平。在会攻十九路军的战斗中,李部主攻九峰山主次二峰。经过一天的激战,南平守军司徒非投降。战后,李良荣因功升任106旅旅长。
闽变事平后,李良荣调任蒋介石侍从室参谋。1935年,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调他任航空特务(警备)团长,驻扎南京,担任空军地勤的警备任务。1936年冬,李考取南京参谋本部办的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翌年一月入学。是年,“七•七事变”,日寇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此后,蒋介石将他最精锐的警备部队教导总队改编为陆军第四十六师,命其亲信桂永清任师长,李良荣任副师长,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1938年春,桂升调二十七军军长,遗缺由李升任。当年夏,该师调河南豫东战场,在兰封附近地区防堵日军土肥原十四师团战斗中遭到惨败。桂永清与李良荣均遭撤职。李随之再入陆军大学至1939年冬毕业。1940年调为陆军第十三补训处处长(少将),之后又回到南平,负责补充兵的训练工作。
1941年4月19日,日军从连江登陆,进攻福州。福建省主席陈仪及守备福州的八十师师长陈琪不战而退,21日福州失守,日军向闽北挺进。李良荣主动向兼任第25集团军总司令的陈仪请缨,任其第一纵队司令,率1500多名战士开赴前线。十几个小时后,李的尖兵连即已抢先占领了闽侯白沙镇北的漈洋顶山头。日军为了争夺这一战略制高点,立即发起猛烈进攻。尖兵连在连长许祖义的率领下利用有利地形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日军动用了飞机大 炮也未能得逞。同时,李良荣率主力一千多人隐蔽在白沙镇北的大湖山区待敌。5月25日,日军进入大湖包围圈时,激战展开,将士用命,浴血奋战,歼灭日军晋町部队三百多人。迫使日寇不敢再向闽北腹地深入。此役,200多名抗战将士阵亡,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闽北的大好河山。日寇见福建难图,不久便只得撤出福州。战后,陈琪被撤职,李良荣调任八十师师长。此后在李的锐意整顿下,该师战斗力迅速提高,多次参与抗日战争,取得优异战果。
1944年9月26日,日寇长岭喜一旅团又由连江进犯福州。八十师在李良荣指挥下力战七昼夜,10月4日才奉命退出城区,控制近城郊野伺机痛击敌人。1945年5月,李接获情报显示占据福州的日军近期将弃城北撤往浙江。当时海路已被盟军封锁,李良荣判断敌军可能翻越闽东崇山峻岭北退。他果断决定以239团反攻榕城,以238团直插宁德、罗源一带截敌退路。战斗打响后,反攻胜利,敌军被迫仓皇出逃。李率主力追至福安白马河时与敌激战一天。其部下抗日英雄李勇德(集美区兑山村人)在手刃敌军大队长管野后腹部中弹牺牲。而残余的日寇也大部就歼,取得了八十师福建抗战的最后胜利,再度收复福州。由于李良荣的抗战功绩,受到陈仪与蒋介石的赏识,被升职为第二十八军中将军长。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整军振武,整编部队。当时的二十八军改为整编二十八师。1946年春由闽浙地区调往苏北,归入徐州绥署薛岳所属的作战序列。当年秋、李良荣在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李延年的指挥下,率整编二十八师向华北野战军进攻,执行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战略。他配合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师之首),黄伯韬的二十五师,李天霞的八十三师、王泽俊的四十四师以及王铁汉的四十九师,李振的六十五师,王作华的四师等部队,向苏北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李良荣部进占了淮阴、涟水、东台、盐城等地。1947年春,李部又攻占海州,打通陇海路东段。该部在三次涟水战役中伤亡颇大,此时的李良荣工作认真勤劳,不贪图享受,不吃空缺,不乱要钱,在军中颇受上下好评。李因此被提升为整编二十军军长,辖二十八师、四十四师和八十三师,总兵力已相当三个军。1947年春未,蒋介石鉴于全面进攻失败,兵力与财力捉襟见肘,战略上改用重点进攻。一面由西北战场进犯延安,一面进攻华东重点根据地沂蒙山区。此时,李良荣率部由苏北进入鲁南。
1947年秋,中原解放军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向豫鄂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挺进。当刘邓大军南进至鄂东地区时,华中武汉震动,蒋介石急命李良荣率部由华东进入华中,参加对中原解放区作战。当他们在麻城、孝感、固始一带“搜剿”时,刘邓大军已北撤西移,李部只与少数地方武装部队在麻城打了几个小仗,还受到白崇禧的嘉奖。1948年春,蒋介石的重点进攻战略仍遭失利。特别是他的第七兵团区寿年部在豫东被歼、区寿年被俘后,被迫放弃重点进攻,改为重点防御,蒋军转入颓势。为此,蒋在苏北、鲁南地区设陆军徐州总司令部第九绥靖区,升李良荣为司令官,并兼领苏北、鲁南地区二十余县的行政权和当地驻军的指挥权,辖八十三军和四十四军驻守临沂、海州一带。后来因部队分散,无法守备,其司令部缩守宿迁新安。此时的李良荣已认识到八年抗日之后再打内战,国家经济紊乱,官贪民穷,将领怕死,士无斗志,已无胜利之望,因此忧心忡忡。
1948年八月,与李良荣同为黄埔一期的同学黄维,被委任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辖十八、二十八、十、十四共四个军。其中二十八军是李的军事资本,他从不放弃这支老部队。为此他向黄维建议自己兼任兵团副司令官,协助黄维指挥作战,此事在尔虞我诈的官场,表现了李良荣不争权夺利的风格,传为“美谈”。是年十月,李良荣被任命为福建省主席,取代原来主闽的湘系军人刘建绪,回到故乡,实现福建各阶层人士所希望的“闽人治闽”要求。
当时的福建,自1933年冬以后,接连由蒋光鼐、陈仪、刘建绪等外省人主政。其中以陈仪任省主席时间最长,统治手段最苛刻,为全省人士尤为不满,由是有“闽人治闽”的强烈要求。蒋介石政权当时已临崩溃,为了稳定侨民情绪,保住半壁东南江山,只得起用毫无行政经验的李良荣。李接任省主席后,除了自兼省保安司令、省党部主委外,许多事情依靠他的老上司张贞和老朋友秦望山等人帮忙。也起用了闽籍人士如张圣才、李汉冲、梁龙光等人,希冀有所作为。但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已是强弩之末,李主闽的短短半年期间,除了拼凑三个师的地方武装成军(为一二一军)外,已无力有所作为。不过他任职期间,还是做了一些有利于福建人民的事情。其中主要的是他秉承自己在国民党军中一贯不杀俘虏的初衷(这在蒋军高级将领中殊为少数),接受同乡好友张圣才等关于不杀政治犯的建议,释放了一些在押的政治犯。当48年至49年交际,菲律宾300多名进步华侨,其中不少人是菲共党员被驱逐回国时,接到香港进步侨领庄希泉、王雨潮等人的通知,张圣才假借李良荣之意嘱当时厦门市长陈荣芳派人迎接,安排住宿后尽速资遣回乡。事后,张圣才方告知李良荣。李听后说:“这样做好,应该这样办。”1949年8月,蒋介石拟扣押张圣才时,李良荣也毫不隐瞒地把密电给张看,使张圣才得以从容逃出厦门。
1949年春,蒋介石任其骨干朱绍良接替李良荣出任福建省主席并成立福州绥署,由朱兼主任。李良荣调任绥署副主任。不久又任命李为第二十二兵团司令,辖二个军驻扎厦门。8月,二十二兵团防务移交刘汝明的第八兵团,李奉命进驻金门布防。十月中,厦门解放,刘汝明兵团残部逃金,李被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官。不久,台湾当局以李良荣在金门备战不力为由,将其撤换,调回台湾。
此后,李良荣脱离军职,往来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经商。一九六五年在新加坡参加陈嘉庚先生女婿的追悼会后,归途中因车祸丧生,卒年五十八岁。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zyj0813
梧桐子网厦门集美区专题: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忘寂0(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