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易县,易水砚店铺随处可见。易水砚成了现今易县的一个招牌产业。其实易县不光砚台有名,易水墨更有名,只是今天难见其踪了。史籍中多有记载:唐朝地理名著,唐赵州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八·河北道三》记载:易州。贡、赋:开元贡:紬(音绸。一种粗绸。),緜(音棉。丝棉;新絮。),墨。赋:绢,丝。此书写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宋朝乐史著《太平寰宇記·卷六十七·河北道十六》,就记有“易州土产人參、墨、綿、紫草、丹參。今进墨五百锭入翰林院。” 《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以上两部古文献中所记墨就是易水墨,可见易水墨在唐宋两朝就是贡品。
古代制墨都是自用自制,没有单独的产业,故匠氏不显。有史籍记载的是元陆友撰《墨史》三卷,其中最早有名有姓制墨者是魏人韦诞。韦诞是个书法家和官员,制墨只是兼职。到唐朝,易州人祖敏就成了第一个真正的制墨匠,有了字号。第一个真正形成产业和规模的是南唐时易州人李超、李廷珪父子。宋朝国初平江南时,廷珪墨连载数艘,输入内库。李墨有商标字号“邽”,且有防伪技术,背印有“歙州李廷珪墨”字样,歙旁欠字之左足与州字之中,或其李字之中画与子字之足贯,又与廷字壬之竖画,墨字之右角贯,视之上下相通者为眞。
李超、李廷珪父子本易水人,唐末因避战乱,流离渡江,南逃歙州(今新安江流域的歙、黟一带),因制墨要用烟,他看到歙黟之松类似易水之松,可取烟,于是就留下来,制成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超级墨。
李超、李廷珪父子的超凡墨技和歙州丰盛的松木资源,使歙州墨业空前繁荣起来,形成新的制墨中心。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歙州更名徽州,辖歙县、黟县、休宁、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徽州所产之墨,便统称为徽墨,延袭至今。所以易水墨是徽州墨的前身。
易水墨有如下的特点:1、黑。其色之黑,世无物及者。古人做过试验,用蜀中冷金笺试墨,惟廷珪乃黑。2、香。香气经久不去。因李墨好,仿造者就多了,有的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如何识别,香味就是一个分辨的好办法,李墨就是历数百年研磨,仍有龙脑气。3、省。宋代常侍徐公铉兄弟俩共用一挺,每天书下五千字,用了十年;4、坚。其坚如玉,其纹如犀;质如金石,磨处边际有刃,可以裁纸,可以削木。5、久。质量恒定,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存,就是扔进沟中,也可数月不坏。
李墨有这些优点,皇家圣旨,撰写国书,名士书画等等非它莫属。此外李墨还能当药治病。给苏轼治过眼病的眼医王彦若说,韩王赵普(就是以半部《论语》治国的那位宰相)从太祖赵匡胤至洛,行故宫,见架间一箧,取视之,皆李氏父子所制墨也。因尽以赐王。后王之子妇蓐中血运危甚(看样子是产后大出血),医求古墨为药,因取一枚投烈火中,研末酒服,即愈。诸子欲各备产乳之用,乃尽取墨,煅而分之。自是李氏墨世益少得。
李墨还可做漆、染的替代品。宋建昭应宫、相国寺门楼皆以李墨为染饰、漆饰。
李超、李廷珪父子的产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名牌”、“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了,所以也应有个好的价格才对,当时是“以万钱市一丸”,到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4)更是“千金易得,李氏之墨不可得”。
李墨如此珍贵,就是皇帝也拿它当好东东了。熙宁九年(1076年),魏公苏颂同修国史(修任宗、英宗两朝正史。宋史为熙宁十年。),开局那天赐承晏笏挺双脊龙墨、张遇丸墨、澄心堂纸。神宗曰:“禁中自此少矣,宜宝之。”看,只是李承晏、张遇的墨,神宗就如此磨磨叽叽,一幅不愿意松手的样子,要是李廷珪的墨,神宗恐怕就把手又攥回去了。
李墨主要生产在南唐李璟时期的保大年间(943-957)。
李墨如此金贵,自然就为士大失及皇家独有。宋太祖下南唐所得廷珪父子墨,同他俘获物付主藏籍收,不以为贵也。宋人王原叔性爱墨,持玩不厌,几案床枕间往往置之,尝以柔物磨拭之,发其光色,至用衣袖,略无所惜。
如此好的东西在传承中出了问题。李超有弟李起,其墨不传。有两子廷珪、廷宽,所以李墨传两枝,廷珪墨优于廷宽墨。廷珪子承浩,早世故,墨不多有,其后遂绝。次子廷宽,廷宽子承晏,承晏子文用,文用子仲宣,仲宣子惟益、惟庆。李墨到李惟庆时已无名了。宋仁宗时李家子孙当官的不少,但李家的墨已不能做贡品了。
李超、李廷珪父子的墨也就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瞬间了,易水墨也就成为绝品,到元代陆友撰写《墨史》的时候,也只见到过五次真品。
李墨到此虽完结,但易水墨还在生产,易水法并未失传,且仍是贡品。易水制墨匠人,最著名的就是张遇,遇墨有题“光启年”者,妙不减廷珪。书法宋四家之一的蔡襄蔡君谟说世以歙州李廷珪为第一,易水张遇为第二。张遇的墨还有一个特点,古代印书凡印方直最难,往往多裂,易水张遇墨印方直很多也不裂。张墨还有另一个特点,张将流行的挺形墨改为钱子形墨,具说是其遗法,然极不便於研磨,如此做法当有别意。世传张遇墨乃唐末时物。易水墨匠人还有陈赟(音晕),世传不多,与张遇齐名。
此后,张遇的后人儿子谷(据说也自易水徙歙),孙子处厚也都是制墨名家,而且处厚用煤制墨。这应该说是一场制墨革命,用煤代替松烟,节省了资源,使墨可持续性发展。
易水墨在历史上曾辉煌过两个数百年,这是易水人给人类留下的巨大的遗产。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055412786
我的能力秀:http://abc.wm23.com/yxy921219
代言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baoding_yixian.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