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镇一区一策抓建设:
在城镇建设上存在土地供应和建设资金双重短缺的疑难问题。2000年,镇党委、政府贷款启动了第一轮拆迁建设。尽管城镇面貌有了改观,但沉重的债务包袱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新一届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立足于一区一策,推动了新一轮建设高潮。具体而言,道路建设上经营土地、整合项目和重点争取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搭建路网结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三路,即通安路、福星路、宝田路通过移民搬迁、天津帮扶和通村油路整合资金300万元,完成长300米的宝田路,长260米的通安路,长520米的福星路建设,宽均为20米,年内全面完成路基路面和亮化美化工程建设;二区,投资1200万,全面完成建设中药材加工园区二期工程,并启动生产;投资1290万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住宅建设,做好供水、供电配套,6月底前验收,10月底前入住;二站,年内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80万元,征地20亩,完成首阳客货运汽车站主体工程建设;依托中药材运销协会,聚集民间资本,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首阳货运中心办公楼、综合调度室及配货场和仓库,年内投入使用。
一广场,信托土地,招商引资,投资800万,开发建设药都广场,完成广场拆迁、平整和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市场建设上,招商引资和联合开发相结合。年内通过招商引资,改造现有中药材市场,提高市场品味和服务功能;组织动员征地拆迁户,联合开发建设百货市场。投资400万建设首阳中药材饮片市场商铺20间、交易大棚3000平方米,年内启动运营;投资50万,建设占地2亩,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依托首双公路铺油工程带动申报首阳至樵家河通村油路,争取以工代赈支持,年内聚集资金360万元,力争2009年完成永吉路改造和下水管网埋设。经营城镇土地,聚集闲散资金,启动并完成通安东路建设;通过争取小城镇镇区道路及排水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永宁路东段。首阳镇健全机构抓管理:建管并重是破解小城镇“脏、乱、差”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小城镇服务对象以农民为主体,自律意识差,管理难度大,加之镇政府作为小城镇村管理主体,人员缺少,执法缺位,经费不足,由城镇办公室具体负责镇区管理,“脏、乱、差”的现象难以改变。
2007年,镇党委、镇政府从管理体制入手,破解这一难题,在全面加强城镇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同时,报请县编委成立了镇环卫队、镇市场管理服务所和镇兼职消防队。镇政府又组建了集治安巡逻、行政执法为一体的城管办。明确了各队、所、办的人员和职责,配套了相应的办公和服务设施。与此同时,城镇办动员各市场业主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和自管小组,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了文明经营公约。有效推动了小城镇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彻底扭转“脏、乱、差”的现象,提高了城镇品味。强化宣传抓聚集:小城镇建设管理是涉及经济社会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拆迁建设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没有积极广泛的群众基础,直接关系着小城镇改造建设的成败。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镇党委、镇政府多层面,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宣传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产业开发的主导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将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到了镇党委、镇政府小城镇建设的决策部署上,形成了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通过多层面推介开发建设项目,积极向外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有效聚集了民间资金和产业资本,加大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开发的投资力度。通过宣传动员,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律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了城镇总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了宽松有序的建设管理环境,为不断推进城镇改造建设和强化城镇管理提供了人力和财力支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