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熙院士祖籍江苏省灌云县,一九一三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后考取清华大学赴美公费留学,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攻读学位,一九四六年五月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回国后,先后任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教授,天津大学化工系主任,一九六0年被选调到原二机部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八十年代后,先后担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第一任科技委主任;创办核工业研究生部并担任第一任主任;国际放射性废物管理顾问委员会委员。一九九0年底当选为中国核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
汪德熙是一位德高望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为中国化工事业和原子能事业发展呕心沥血,数十年如一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他曾在八路军冀中军分区从事炸药研制工作。一九五六年,他被邀请参加全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主持《稀有金属》、《钛冶金》两个专题规划的编写,由于预见性强、水平高,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他用邻苯三酚和糠醛聚酯制备塑料,取得了国际首创性科技成果。
在中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初期,汪德熙领导和组织了核武器引爆装置点火中子源的研制任务以及多次核试验爆炸当量的测定任务,按时提供了测量数据,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上述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国家发明奖。由于他在核化工领域成就卓著,一九八零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一九九九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