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巨野文庙

家乡区县: 菏泽市牡丹区

巨野文庙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永丰塔北约一百米处。因为里面供奉有我们冉氏先贤,所以,我早就对这里有许多向往。恰遇巨野朋友数人,如尹局、王局、野鹤部长(现为局长)、高高大师、和庄局长,还有文物专家姚继平及其馆长夫人等在内,受益良多。所以,时时能造访,处处有便利,几年来,我有幸能多次到这里瞻仰和拍摄,且得到了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原文庙前后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楼阁、斋、庑、亭、坊近百间。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气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形成文庙,中轴线两侧建有进德斋、修业斋、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东华门、西华门等,东跨院为文昌祠,是儒学所在地;西跨院为启圣祠,后改作训导宅。大成殿内,祀有孔子,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的塑像两侧列“七十二贤”牌位。整个建筑布局得当,错落有致,间以苍松翠柏,形成一处气势磅礴、郁罩葱茏的古建筑群。
宋金时期,巨野文庙建于巨野城北,因屡经河患,废立不一。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县丞吕让移建于今址。历代曾多次增修扩建,至1702年(清康熙四十一年),县令章弘鼎新正殿,续成诸祠,规制乃备,占地30余亩。1753年(朝隆十八年),巨野县知县朱容极在此建麟州书院,此后经道光、光绪以及民国年间多次建修葺,书院更具规模,志名远播。1947年,文庙被废,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大成殿,殿内塑像亦遭劫难。
新中国成立后,文庙旧址为粮食部门占用,大成殿一度曾为粮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文物保护开始重视。1982年,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对濒临倒塌的大成殿进行了修缮。1995年,粮所搬迁,复建了大成门,大成殿内恢复了孔子及四配塑像,制作神龛、御匾、香案等附属设施,殿前筑建了月台。后来,文庙逐步恢复了原有建筑,成为人们祭仰先哲,展示巨野历史文明的窗口。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基为砖,石混砌,台基高1.4米,东西长22.3米,南北宽14.25米,大殿通高13.7米,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翼角飞翘,绿瓦朱甍,斗拱盘错,雕梁画栋。殿四周有24根大型石柱支擎,石柱高3.48米,径约0.55米。前檐下8根石柱以及后檐端柱为高浮雕二龙戏珠,上缀浮云,下着波涛,造型生动,雕琢精工。其它石柱为浅浮雕缠枝花卉,构图繁缛,技艺精湛。后廊中间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大清康熙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宣议郎知巨野县事宛平章弘重建”铭文。殿内有朱红明柱八根,直径0.5米,下垫鼓形石础,上擎殿架,梁叠檩穿,勾心斗角,显示出高超的建筑艺术。此大成殿仿曲阜孔庙大成殿营建,是鲁西南现存最完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建筑。
古老的文庙在当下为巨野县博物馆办公区,院落很是整洁,只是院落周围,一天天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几经拍摄,记录了些许光影,有点避实就虚,但意图是来表现我眼里的文庙和它的生存环境,用它的映像,来诠释儒家文化的外延和社会的变迁。
本集我注重了文庙的环境。因水平有限,也难免挂一漏万,或者只取皮毛……以后我也许还会去拍,也只能是补遗而已,更尚需要经过深入研究后才行。若如现在德行,我觉得是很难很难的事了!
最后附上链接: 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dong/mudan.html

秦亚恒(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