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凉饮

家乡区县: 浙江省天台县

南方的夏天时煎熬的,因此,就需要聪明的人们来想出各种美味的冰镇饮料来解暑,青草腐和石莲豆腐就是我们天台特色凉饮。

天台人很喜欢吃它,相信很多人都尝过它的味道。当今,各种饮料在市场上泛滥,例如:可乐、雪碧、果汁、冰淇淋、矿泉水等形形色色,数不胜数。这些时髦饮料大行其道时,而它仍然不失为一部分人的心头之好。现在的石莲豆腐、青草腐,比从前的要好吃得多,因为,生产者利用设备,经过制冷变为一种真正的清凉“冷饮”,而且,购买时摊主用封口机给顾客封盖包装,携带方便。故倍受人们青睐。今年夏季以来,城关街头巷尾,多处石莲豆腐、青草腐摊,生意兴隆,可谓门庭若市。据一位摊主自讲,他每天最多时能卖出1千至2千多杯,大杯1元,小杯5角,数量可观,收入丰厚。石莲豆腐的颜色,像清晨天空的颜色——那是天未透亮时,天空最常见的颜色,灰白,略带点青。   石莲豆腐不是豆腐,它是一种石莲果实做成的饮品。石莲是一种隐花植物,别地方称为木莲,这木莲,天台土话叫ba-peng,不过我的确不知道,这ba-peng二字该怎样写。木莲在别地方,有个别名叫邦邦老虎藤,跟天台人的叫法颇有几分相似。  石莲学名薜荔,又叫木馒头、鬼馒头。说到薜荔,想到屈原的诗,屈原在《离骚》和《山鬼》里写到薜荔,《离骚》里有“揽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俪俪”的句子——我们的三闾大夫是多么的浪漫啊,掘取细根把白芷拴上,又串上薜荔落下的花朵,把菌桂削直后再贯以蕙英,纽成的花索馥郁婆娑,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作派。屈原在《山鬼》中又写道:“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这山里的女神以薜荔为衣、女萝为带,窈窕而多情,在山之一隅,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到来。  屈子诗中的薜荔就是石莲。这种野生的藤本植物在台州乡间极为常见,棕绿色,叶椭圆形,叶子厚实,背后有网纹,它是藤本植物,而藤本植物的攀缘能力自是一流,有时会攀墙头而上,有时又会绕树而生,乡间的院子披披洒洒,墙头爬满的有时就是这种木莲藤。木莲多年后结实才有籽,古人老早就知道木莲籽的妙用,拿木莲籽做木莲豆腐,不过,那时它叫冰浆,光听这诗意的名字,就觉得凉意沁人。  在乡间,想喝一碗石莲豆腐那是最容易不过,乡里人谁不知道木莲果的妙处呢——只待果实成熟,藤上结满了莲蓬似的果子,剖果取籽,其籽细小如稗子,有点像猕猴桃籽儿,颗均有须。乡人将晒好的石莲子装入布装,用井水浸泡,在水中反复搓揉,挤出果内的胶汁,半小时后,汁水冷凝后成莹透明的石莲豆腐,加糖水,即可饮,考究些的,加点薄荷油。喝上一口,真的是:晶晶亮,透心凉。  木莲俨然是乡间的一味土草药。《本草》说,它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散毒、 固精壮阳之效,还能排脓、催乳、消痔,还主治心痛;其叶可治恶疮;研末服下,久痢即愈。  现在想喝一碗石莲豆腐,并不容易,对游子而言,石莲豆腐是跟少年的回忆,跟乡情联系在一起。故乡难得一回,所以,石莲豆腐便不时在记忆中翻滚。天台乡贤高汉先生客居北京多年,他怀念老家的石莲豆腐——“在旧辞书有个成语:‘莼鲈之思’。晋张翰,字季鹰,吴县人,到洛阳当齐王的大司马东曹司掾,见秋风起,想起江南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自炒鱿鱼回了老家。他留下的感慨是:‘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后人遂以此寄思乡幽情。对此我很理解,不过想的不是北京饭馆有莼鲈,而是北京没有的石莲豆腐和菁草腐,常常一吃冰淇凌就想它们。”老先生的乡愁里,不是莼鲈之思,莼鲈之思太贵族化太奢侈,老先生的乡愁,是一碗青草糊一碗石莲豆腐,那是旧时每一个孩子都能接触到的美味。

我也有两年没有喝到石莲豆腐和青草腐了,在外地上了两年的大学,每年回家都是寒假,因此都吃不到这美味的东西,也怪想念的。

 

丫丫(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