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与省委书记坐在一个会议室里,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了国家领导人……2013年3月31日,见到记者,全国人大代表杨正平这样描述这些天的激动心情。
脸庞黝黑,说话干脆,作为宕昌县阿坞乡麻界村的村支书,杨正平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走进人民大会堂,一时成为当地的新闻人物。
杨正平可不简单,上任之初,就宣称:“既然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就是豁出去也要干点事。”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一天天富了。特别是在去年,乘着双联行动的春风,麻界村彻底变了模样。
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大代表”
2011年1月,在村级班子调整中,为人忠厚的杨正平被麻界村村民全票选举为村支书。
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一上任,杨正平就表态:“既然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就是豁出去也要干点事让大家看。”
两年多来,杨正平理顺了村班子管理制度,还常常组织村、社干部拜访农户,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
去年春节过后,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如火如荼展开,麻界村被确定为省委办公厅联系点。根据双联帮扶规划,麻界村将实施村道拓宽硬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涉及到部分群众房屋拆迁、土地占用、树木砍伐等诸多经济补偿难题。
开工之初,有的群众认为补偿低,迟迟不予配合,杨正平就不厌其烦反复上门做工作。白天大多数群众下地干活,家里没人,他就晚上找上门;有的出外打工,家里老人做不了主,他就打电话;有的群众不理解,言语尖刻,他从不生气,总是面带笑容,直至把工作做通……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杨正平虽然家在本村,但却常常顾不上回家吃饭,按时休息对他来说更是一件“奢侈”的事儿。
“国家正式干部都没你忙,你一月拿多少工资?”有人这样说他,杨正平听了只是淡淡一笑。
在确定危房改造和重建户名单时,为了做到“一碗水端平”,杨正平召集村社干部、村民代表多次召开会议,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当时正是采挖药材的农忙季节,杨正平家有3亩大黄,眼看马上就要封冻,别人家的药材基本都挖完了,只有他因为忙着工作而无暇顾及。
最后,近2亩大黄冻在了地里,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妻子为此和他闹了好几次。但杨正平的工作没有白做———拟定的名单张榜公示时,没有一户村民有意见。
村上要修建农民合作社养殖场,需要占用川坝地,有的村民不愿意转让,杨正平就动员弟弟杨旦平,再加上自己家的,把一共4亩川地用于建养殖场,至今都没有得到补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