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预计达到16.6亿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4%,达到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达到4.82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达到5.12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达到3.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9%,达到2700万元。农村果菜草畜产业规模效益逐年提高,五年新增果园面积11.49万亩,果品总产较2000年增长68%;种草养畜一体推进,建成了五里铺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一批产业开发集中区,带动了农村产业深度开发。工业经济历经改革的阵痛,借助外力,激活内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资金1.78亿元,新办恒兴果汁等工业项目16个,城东工业集中区初步拉开框架。旅游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建成了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完成了瑶池景区建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4%,达到1280万元。城镇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新建滨河公园、中山林公园、泾灵路商业街,建成县城排洪排污体系,启动实施了城东住宅小区开发,县城面积扩大3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较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19.4%。多方优化环境,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新增民营企业56户,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3%。
农村税费改革经过试点推行和逐年深化,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农业税,农民负担由2000年的人均70.7元下降到17.4元,人均减负53.3元。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县属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撤并乡(镇)4个,分流精简人员326 名,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统发和乡(镇)卫生院上划,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统筹面均达到100%。
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累计列建各类项目150项,完成投资15.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投资2.91亿元。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完成退耕还林24.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2.4%;积极争取交通项目,相继建成凤嵋一级、罗长一级、泾崇二级等高等级公路,新修改造各类公路444公里。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安全饮水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乡村基础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072元和1938元,年均增长8.5%和6.8%。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衣、食、住、行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1.4平方米和20平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23%,累计解决温饱人口2.36万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新建改建小康住宅4395户,建成了王村墩台、党原丁寨等一批新型小康示范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