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境内,距兰州市区110公里,距白银市30公里距榆中县城90公里,距离定西120公里,距离靖远60公里。青城镇地处榆中县最北端,黄河之滨。
青城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青城既是军事重镇,又是商贾云集的旱码头。青城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地形呈狭长地带,黄河流经村镇北部,属典型的黄河谷地。当地气候温和,水源丰富,适宜种植瓜果蔬菜、荷花、水稻,尤其以盛产绿烟(水烟)闻名。自古以来,经济发达,借助黄河水运,成为兰州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青城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自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来,曾出过10大进士,30多位文举人,50多位武举人及许多贡生。按《甘肃通志》,《兰州府志》,《皋榆旧县志》,均谓青城为狄青擢秦州刺史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巡边时所筑。其城东西长南北狭,故又名一条城,又以为狄青所筑,俗呼为青城。
明清及民国初年,当地富商和官宦人家在此建设了规模浩大的商业会馆、庙宇、戏楼、书院及家祠共80多处,另有四合院民居152院。现存明清民居一条街保留有较完整的古典式四合院、三合院、条型院落等类型的明清民居54处,已有200-340年的历史。青城另有城隍庙和1742年修建的青城书院等古建筑。舶来文化使得青城明清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其中院落布局、建筑风格和雕饰艺术以高家祠堂和罗家大院最为典型。
青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即公元1831年,是当地绅士倡导修建的,也是当时兰州地区的六大书院之一。整个书院坐北朝南,山门正中悬挂着“青城书院”篆书匾额,两侧有一对抱鼓石,一面为“天马行空”,一面为“犀牛望月”。山门过厅正中悬挂着青城清代国子监太学生李公善题写的“青城书院”匾额。
青城高氏源来自于山东渤海,当初兄弟仨随肃王来到甘肃,先是居住在陇西,后移居兰州庙滩子。在战争中二弟、三弟为国捐躯,被封为护旗将军。后举家迁之青城城河村,高氏后人在1785年修建高家祠堂保存至今。
高氏祠堂,典型的明清建筑,一进大门是视野开阔的类似大厅,对面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过厅中悬挂着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白底黑字上书:“进士”二字。幽静古朴,典雅庄重,“源宗渤海家声远,春满青城雨露新”。
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即公元1038-1039年,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门首匾额上的字系赵朴初所题,一进山门,白墙上挂着一块黑色的匾,上面写着“你来了,暂且有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