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八景--南山古柏

家乡区县: 天水市麦积区

南山古柏又名春秋古柏。即栽种于春秋时期。其同根分为三枝。目前除北侧一支短的已经枯死,其余南北两侧各一枝都还完好的存活。在1987年,北京园林研究所的古树研究专家来到南郭寺,通过截取北侧枯死的前半部分,经过C14的测定,才得知此树树龄为2500年。与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是属同一时期。南侧的一枝被古树专家评价为“活着的化石,有生命的国宝”。实则是此枝,因无皮而生,十分奇特。而更为奇特是其长势,一枝在南一枝在北,成倒八字的长势。
  诗人杜甫是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来南郭寺的。那时这株古柏已有一千多年的生长史。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观赏这株曾被杜甫赞美的古柏。明末清初书法家、诗人王予望曾赋诗赞:
  出门有兴便贪山,老柏青苍护酒颜。
  已是双株看不足,翩翩鹤影又飞还。
  消沉人代几何传,欲问佛天谁后先。
  抵祀少陵称尔老,于今历落又千年。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约2公里的慧音山坳。占地约8164平方米。建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古树参天,又有汉柏唐槐的传说,更有诗人杜甫的游览题咏,因而,自古被列为秦州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
  南郭寺因地处城郭之南而得名,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呈中、东、西三院排列,构成古典园林建筑格局,苍松翠柏葱茏成荫,殿宇禅院错落有致,隋唐以来,始终是天水胜迹所在。该寺宋代称“妙胜院”,清乾隆十五年敕赐为“护国禅林院”。
  南郭寺主体建筑依左中右三院横列于山坳台地之上,一字排开。门前有两株千余年以上树干直径在两米左右的古国槐,恰似两位将军拱卫在寺门前,成为本寺风景线上最大标志。正中有三间垂花牌坊式山门,门楣上高悬着赵朴初榜书“南郭寺”三字,两边横列照壁,其外左右各有3间看楼。进入前院有3间悬山顶天王殿,额檐下榜书清代摹米芾“第一山”匾额。院内左右各有一间小型牌坊门,为东西禅院。东禅院清代被改作杜少陵祠,西禅院至今如故。殿内正面有大肚佛弥勒,左右列四大天王,后有护法韦驮,穿堂而过,副阶横列四檐柱,横额园枋粗壮硕大,有元代遗风。其上斗拱密布雕梁画栋,庄典不俗。后院正南是一间单檐悬山顶大雄殿,殿内为当代雕塑家孙纪元的仿北魏风格的三世佛。东西配殿东供铜铸地藏,西殿原为鎏金三铜佛,今为玉体观音。大殿院内有一株2600余年以上古柏分作三杈,向南北两面伸去,枝干横斜直压屋顶,十分壮观。树杈中寄生出一小朴叶树,清人为保护古树用青砖筑有一围栏花墙,并以石刻碑支撑树杈,其顶部今已嵌入石木之中。院内西北另有一株卫茅树,能生长在大西北且其树龄有300年之久,实为奇观。再加上东北部那株形似盘龙的龙爪槐,此院之中广集了与近3000年的“南山古柏”相聚为伴的奇木异树,故使它扬名中外。
  东院在中门东厢看楼以东,有3间二重檐小牌坊门,原门上榜书“湫池宫”,今改悬当代书法家沙孟海“南郭寺”,原前院为观音殿,中有攒尖顶六角灵湫亭,它就是诗圣杜甫抒写过的“北流泉”。今其亭已拆,仅存其泉供人观赏,并在南端新辟有清初诗人宋琬集二王书法与杜诗合璧之“二妙轩”碑廓,杜甫在南郭寺的石雕坐像及过庭一座,招徕海内外墨客骚人前来凭吊膜拜、作诗吟咏的最佳去处而闻名于世。
  在此院西侧沿有一座关帝庙,并附有配殿,亦曾设小山门直通寺外,再西就与清代创建杜少陵祠相连,少陵祠门内榜书忠武将军周务学所写的“满腔孤愤”的榜书。正东殿檐额书霍松林的“史诗堂”柱上有晚清谢威凤的“陇头圆月吟怀朗,蜀道秋风老泪多”(毛选选书)楹联。祠内有晚清杜甫的塑像以供来客瞻仰。
  西院在西看楼西亦开一悬山顶垂花柱式小山门,两侧有八字形照壁,院内旧有五间卧佛殿,有释迦牟尼涅盘像与群弟子的宋代塑像,喜笑惊恐各尽其态,生动异常,令人叹为观止,惜毁于五十年代。东西有两庑配殿,殿前为砖造隋代密檐式七级浮图。

赞颂

  鳄干苍苍结硬痂,虬枝漫舞鸟喧哗。
  新春水暖滋芳木,老树花开显靓华。
  仰卧由君随意定,枯荣视雨按时加。
  灵湫清澈能照影,陶醉游人众口夸。
  注:南郭寺因地处城郭之南而得名,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中院有三株“南山古柏”,已存活3000年;东院有一汪清泉,千秋不竭,享有“灵湫”美誉;西院隋塔民国时倾倒,塔基尚存。诗圣杜甫有诗留于此: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电商实践(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