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八景--玉泉仙洞

家乡区县: 天水市麦积区

玉泉仙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城北天靖山麓,依中梁山而建,距火车站有20公里。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北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盈盈、清甜甘洌的玉泉而得名。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曲径幽道萦回、亭台殿阁迤逦的胜地。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草书四幅,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流朗明丽,质朴豪放,为赵书中别具一格的书法,观者无不为此珍品而赞叹。仙洞旁有玉泉观,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且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卦山寺北郊,名山有玉泉”之佳名而得名,据《秦州志》、《天水县志》记载:元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爱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现玉泉观还有梁志通于元世祖至元丙子年(公元1281年)所遗寺碑。其主要建筑有老君殿、文殊殿、文昌宫、玉皇阁、神仙洞、碑亭等。从现存“创建玉泉观碑石”得知,最高层建筑老君殿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修。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众人前往朝拜,香火旺盛,历代为天水市的道教胜地。从现存“创建玉泉观碑石”得知,最高层建筑老君殿为元大德六年所建。《秦州志》还载,元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爱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现在玉泉观还留有梁志通写于元世祖至元丙子年的诗碑:“大道邃庐东自游,风光仿佛象瀛洲。庵前草木春常在,槛外云山不夜秋。鬼泣馗罡三尺剑,神藏天地一芦舟。由来抛却红尘事,勘破浮生只点头。”
  玉泉观在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修。它坐北向南,从中轴线起,自下而上的有通仙桥、太阳庙、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皇阁、第一山牌坊、上清宫。两侧有雷祖庙、三官殿、李杜祠、仓颉宫、文殊殿、文昌宫、北斗宫、玉泉亭、静观亭、神仙洞、二公祠、天靖楼、赵孟頫诗碑等。
  老君殿是玉泉观上最早最高的建筑,始于元代,修于明代。建在64级台阶之上,取老君64卦之意。老君殿东为文殊殿,西为文昌宫,西南有北斗宫。北斗宫前原有山门牌坊,和天水市飞将巷牌坊、南郭寺牌坊成一条直线,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现在老君殿已毁,只有殿前高大的单檐悬山顶牌坊尚存。
  老君殿下方为玉皇阁,是玉泉观现存建筑中最为宏伟的古建筑。它坐落在53级台阶之上,意为纪念明代嘉靖五十三年重建。玉皇阁宫门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牌坊,当心间檐下八铺作五抄重拱造并计心,二次间为七铺作四抄重拱造并计心,外转柱为绕廊,内柱嵌置门棂,飞檐斗拱,红墙碧瓦,盼顾流光。殿内有轩辕黄帝及金、木二星像,神态肃穆雅静,气质浑脱潇洒,华衣鲜貌,五彩灼灼,大有引人入胜之处。这些雕塑精品,均属现代佳作。
  玉皇阁两侧有仓颉宫,宫殿阶前有一六角攒光顶小亭覆盖着的玉泉水井,相传为汉代铁马大仙芦真人所挖,元代梁真人洗目疗疾之处。这口井,水质纯美,清澈见底,长期饮用使人身体健壮,乌发美容;用来洗眼,能明目除疾,消炎止痛,故有“明眼泉”之称。这口井,曾在十年动乱时被填,现已从新挖开,重建小亭,恢复了这口千年古井的原貌。
  玉泉井南有神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位真人坐化埋葬之处。据《直隶秦州志》载:“芦真人,为汉代铁马大仙,曾与成纪令观灯广陵,飞腾俄顷,今玉泉观有仙室遗迹。梁志通,山西介休人,号达元子,至元丙子慕道来秦,功成终玉泉观。未移时,在长安灞桥与合客传钥寄徒,旬日,使至,乃知其脱化留迹也,诏封烟霞无为真人。马真人,清代平凉人,号一元道人,自幼出家,顺治十年至玉泉观募化施汤,一日与道友蒲进士辞遂化去。”现神仙洞崖上,翠柏蔽日,盛暑也觉清凉爽人。尤其崖顶露根古柏,根露交织如发辫,俗称辫柏,实为玉泉观一奇观。
  神仙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颂草书碑四幢,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流畅明丽,质朴豪放,墨色温润,观者无不为此珍品而赞叹。碑旁还有明嘉靖庚戌按刘仑所镌:“赵松雪书早岁法王右军,后感管夫人言,乃自成一家,而风格不群脍炙人人者,亦不在右军下,其传盛于大江南北。……”的题跋。
  神仙洞南侧崖边生长着一株侧柏,高约12米,树围2.60米,树龄约八百年。主干挺拔,悬根露爪,根茎交织,形若女子发辫,历来称为“辫柏”。清代举人、陇上古文大家王权曾赋诗赞云:“就中柏最奇,悬空若凤翥。崖根屈曲盘,千载神呵护。”相传此柏为梁真人亲手交辫根茎后栽植的。故俗称“手植柏”。
  1987年全国古树研究人员就辫柏独特的形态被誉为“全国之最”。
  静观亭隔涧相望的南岗上,有清代建造的周、托二公祠、天靖楼等建筑。这里楼台祠阁巧妙布置,绿树芳草疏密点缀,整个建筑酷似江南风格的独立院落。院中袅柳怪石寓意春景;萱草月季点缀夏景;秋菊丹枫渲染秋景;腊梅冬花衬托冬景。四时景色,俱具美色。早年的天水文社就设在这里,为学者名流聚会之地。明人胡缵宗有诗赞道:“骖鸾犹记少年游,谷转云回水竹稠。飞华张纲初弭耳,骑龙李白复经邱。桥连瑶汉云边起,殿涌玉泉天上流。即席月华圆更洁,扫霞滴露醉中秋。”晚清天水学者任承允也有诗云:“老杜诗名惟李配,玉泉南畔古祠存。凄然天宝两翁泪,独接国风千载魂。正好题诗盈素壁,何坊寻斧到班门。年年九日登高处,黄菊初开酒正温。”
  每年古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这时春节热闹气氛未衰,人们三五成群,相约朝观。观前小吃云集,炮仗喧天,路上万头簇动,似潮如流;观上红亭金殿,迤逦半山,组成了一幅罕见的人间乐园画面。

赞颂

  曲径萦回石道幽,登高放眼景悠悠。
  桥通银汉云边卧,井涌甘泉天际流。
  仙帝巡山心愈乐,游人朝观意尤稠。
  真人坐化英魂在,烛火飘香绕画楼。
  注:玉泉观坐落在天水城北,依天靖山而建,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盈盈、清甜甘洌的玉泉而得名。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曲径幽道萦回、亭台殿阁迤逦的胜地。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草书四帖,上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每年旧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风情民图。玉泉观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

 

电商实践(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