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放马滩

家乡区县: 天水市麦积区

牧马滩 即 放马滩 。

又名牧马滩,是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因传说秦始皇先祖赢非子在此地为周王室牧马而得名。这里碧野连天,风景优美。由于上个世纪曾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的木板地图、竹简、纸地图等一大批重要文物,而被当时的考古学家誉为先秦考古文化的圣地,有“天水放马滩,云梦睡虎地”之称。
坐落于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小陇山林区,是秦岭山脉中部的一处开阔地,属于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区石门景区的一部分,离著名的麦积山石窟仅仅20公里,离天水市北道区40公里,东面离陕西宝鸡、凰县交界也仅仅40余公里。西边不远处的礼县盐官镇就是当年秦人最早的都城——西犬丘。

放马滩景区是麦积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与十八罗汉峰、仙人崖、交龙寺、净土寺连为一体,组成陇上新的揽胜之地,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奇峰林立,层峦叠嶂,密林覆盖,鸟语花香,溪水潺潺,芦苇丛生,森林覆盖率为93.2%,景区方园十余里,有"九滩十八湾"之称,在长达十余里峡谷内有有药王洞、七女峰、南天一柱、玄武峰、牧马滩、仙人洞、聚仙桥等20多处自然景点。坐落于小陇山林区,是秦岭山脉中部的一处开阔地,因传说秦始皇先祖赢非子在此地为周王室牧马而得名。这里水草丰美、碧野连天,西边不远处的礼县盐官镇就是当年秦人最早的都城——西犬丘,自古就是放养良马的好地方,至今这里还留有马耳尖山、马驼峰、马山梁、马驼峰、驻骖廊等许多古奥的地名。天水《秦州志》载:“秦州东南一百里,四道岭有秦嬴非子繁息战马故址。”传说当年秦人的祖先大骆和他的儿子非子看到这里依山傍水,丰地沃野,是一块绿草如茵的富饶之地,极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于是就在此牧马养畜,繁衍生息。非子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让他继承了舜时祖先伯益的“嬴”姓,号称秦嬴。并封“秦地”作为周朝附庸,为周养马。以后发展壮大,终于统一中国。1986年的4月28日,一场大雨过后,小陇山林业局放马滩工区的夏向清,带人清理职工宿舍后墙淤泥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古墓洞穴。夏向清手伸进墓穴,摸到了一堆竹简和几块木板地图。随后,夏向清等人将这一发现上报北道区文化馆和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考古研究所不久就派岳邦湖、何双全了解古墓情况并拟定了钻探、发掘计划,从当年6月开始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钻探、发掘。最后发现了一组战国秦汉古墓群,墓葬分布在秦岭山前扇形草地中,地表无坟堆,保存较好,没有被盗迹象。经过攒探,墓地总面积为11,000多平方米。墓葬100余座,均分布在秦岭山前平地,依东西向分上、中、下三层排列。墓间距离近者1米,远者10余米。共发掘墓葬14座,其中秦墓13座,汉墓1座,共出土文物400余件,主要有战国秦木板地图,竹简,木板画、毛笔、笔管、算筹、钱币、陶、漆器、铜镜等重要文物。[1]这些墓均在墓地西部,由于地下水丰富,加之芦苇丛生,起到了渗透作用,所以墓中积水很多,随葬品大都保存不好。放马滩木板地图7幅,出自1号秦墓,分别绘在4块木板上,是我国和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地图。在墓中浸水长达2000多年,仍完好未朽,线条字迹清晰,脉络清楚。按其用途可分为《政区图》、《地形图》和《林木资源图》。在这几幅图上,不仅有山川、河流、居民点、城邑,还特别注有各地之间的相距里程,与现今距离大都相符,可见,这些地图是相当准确的实测图。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几乎没有有效信息的第五幅图中,出现了闭合曲线绘制山峰的方法,非常类似于后世的等高线。近年来,放马滩景区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建成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石门度假村,这里交通方便,宝天高速公路穿梭其中;这里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内设高中低档客房百余套,餐厅、多功能厅、会议室能同时容纳数百人餐饮、娱乐、开会、教研。该度假村主要依托麦积山森林公园放马滩景区建设,以秦文化为主题,把“宗教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使游客在看完周边景区的山水景观后,还可骑马游射、畅游“秦地”。

 

电商实践(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