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友余凯---华县皮影戏历史

家乡区县: 陕西省华县

“一人唱尽天下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传说西汉时,文帝刘恒的幼儿由一位宫女照看。一天太子哭闹不止,聪明的宫女便用梧桐树叶剪成人形,借着纱窗的阳光,一面用手舞动梧桐叶子,一面口哼小曲,太子马上转哭为笑。这是最早的皮影雏形。

皮影俗称灯影戏, 源于 1500余年前的中国古都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传。皮影戏是最早映像艺术,是电影的开山鼻祖,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文化的活化石。

陕西 华县位于中国陕西关中东部 ,是皮影的发源地。 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 "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 华县皮影有四绝: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诣高, 二是演唱功力极深, 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 四是华县皮影博大精深,综合艺术水平炉火纯青,堪称为戏曲艺术之绝唱。

旧日,华县城乡有数十个皮影班子,一个班子 5人,小车一推,背篓一背,随时可外出演出。逢上庙会、结婚、祝寿、小孩满月,一盏明灯,两张方桌,几块木板就可搭台表演。演出时,操纵提线的人称"签手",在屏幕后表演打、跳、翻、跑,各种角色。唱腔多为"碗碗腔"。伴奏的乐手司掌琴、弦、钹、鼓等乐器。5人一班配合默契,演得有声有色。

演出时,操纵提线的人称"签手",在屏幕后表演打、跳、翻、跑,各种角色。唱腔为"碗碗腔"。伴奏的乐手司掌琴、弦、钹、鼓等乐器。5人一班配合默契,演得有声有色。

如今,华县能够表演皮影的戏班仅剩下两班。 皮影艺人大多以年过古稀,老一辈的艺人现在已所剩无几, 华县皮影和全国各地皮影一样,面临绝灭的命运。截止目前,华县皮影戏大部分剧目已经失传,现在仍能演出的剧目,仅存本戏只有白余部,折子戏50余。而且随着表演艺人的相继退出,很多剧目正在快速的失传中。 华县皮影戏表演艺人现有 15人左右,其中前声(主唱)5人,签手(挑线)2人,上档(二弦)3人,下挡(板胡)2人,后台(坐槽)1人。他们中70岁以上的2人,60岁以上的6人,50岁以上的4人,40岁以上的3人。 每退出去一个,就少一个。每少一个人,就有一部分技艺和一部分剧目失传。一旦失传,将永不再生。可以肯定,用不了多少年,曾经辉煌了2000年的华县皮影戏,就将永久也看不到了。这尽管是一个历史的大悲剧,但是谁也无法逆。 华县皮影戏的大结局,距离这一天已经不远!

淡年华(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