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戏曲——淮海戏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连云区

我的家乡连云港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还有很多人文底蕴。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戏曲——淮海戏。

每到夏天大街小巷就会响起一种特别的曲调,不似京剧那般大气磅礴,不像昆曲那般细声细语
细腻轻柔,它更加贴近民间,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因为淮海戏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不但能适应舞台演出,也能在街头、乡村“摆地摊”。它的音乐唱腔非常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城乡民众在行路、干活、休憩时都要哼唱淮海戏,已成为我们本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下面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淮海戏的基本情况:淮海戏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的连云港市、宿迁市及淮安市、盐城市的北部城乡。源出于海州、灌云、沭阳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班发展成为打地摊演出的小戏。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徽剧、京剧、 淮海戏。淮海戏以沭阳方言为标准音,并结合兼顾附近的泗阳、海州乡音。它的表演艺术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如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脚尖走、膝盖走、鬼扯转、穿8字、矮步蹬等艺术表演形式,极其生动有趣。淮海戏的剧目生产和剧目创作非常便捷,它不受陈规老套和清规戒律的约束,创作上演反映农村和现实生活题材的现代戏,为现实生活服务,广受群众欢迎。

淮海戏不算好听,却有着自己的内涵,有人说它是俗不可耐,我却觉得淮海戏是雅俗共赏的戏曲。贴近民间生活也是淮海戏最大的特点了,我家乡的戏曲是用家乡的方言表演的,这使得我们对它非常有亲切感。

淮海戏已经于2008年选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是古老的东西越应该要加强保护才对,不要让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的家乡戏曲——淮海戏,各位来连云港的时候一定要听听淮海戏的独特韵味啊!

YUKI(2014-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