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的亮点——扎鲁特版画

家乡区县: 内蒙古扎鲁特旗

1993年3月,内蒙古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向国内外观众播放了《民族版画之乡扎鲁特》的电视录像片,于是扎鲁特版画进一步闻名遐迩。全国各地高校美术生相继前来参观体验生活。青年版画家金明华会同版画界知名人士造访扎鲁特,绘画界的权威伍必端、李富来、梁栋、谭权书、官布、忘仲等先后前来,对草原版画通过讲课、座谈的方式进行指导。2002年,扎鲁特版画应邀参加了全国版画之乡版画作品展览,当地的报纸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扎鲁特版画是大草原的骄子。50年来,她带着草原的美、带着民族的精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民族增添了光彩。我作为一名版画爱好者和亲历者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扎鲁特版画经历不同年代的风雨沧桑,也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走过了由发芽、成长到壮大的同样路程。其所以能成为草原的奇葩,结出丰硕的果实,是与基层韧性追求的刻苦和高层理性力量的支持分不开的。

  60年代初,扎鲁特版画开始了宣传认识阶段。那时,却吉·好日老(莫日根)同志刚到扎鲁特旗工作,是他在扎鲁特草原上踏出了第一个扎鲁特版画的脚印。他的《戈壁日出》、《小站》、《女气象员》等佳作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一些画界的有为青年在心里慢慢地有了共识,他们感到那些像天书一样的图画是普普通通的青年用雕刀在木板上雕琢出来的。只要勤奋、只要持之以恒,神圣的东西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于是,有些人逐渐地效仿起来,精力专注地走上了版画艺术的创作道路。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慢慢的有了进步,有了兴趣,有了信心。他们终于欣喜地感到,在自己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广阔艺术天地。

  与此同时,正值年富力强、任教于鲁北一中的美术教师照日格图同志最先理解了却吉·好日老同志民族版画创作的深远意义,于是按此方向矢志不渝地团结广大的青年朋友,奋斗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将扎鲁特民族版画事业做大做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照日格图同志秉承这条真理和开拓民族文化的价值理念,在美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启蒙,建树民族文化传承性教育,播撒出大量未来希望的种子,在社会上团结联系广大热爱美术事业的青年,耐心地进行讨论和指导。并创作了佳作《途中》、《打马印》等,深深地鼓舞了周围的青年朋友,使他们自觉地走上了扎鲁特版画这条民族文化的大路。

  这一普及意义的人文趋向,聚拢了社会上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有志青年,其中有牧民、工人、学生,他们自动地汇集成了很多创作群体。

  认识上有了飞跃,艺术上有了追求,队伍越来越大,路子越来越宽,扎鲁特版画通过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而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之中。艺术、作者、人民群众有机的结合,促进了人们对版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令扎鲁特版画进入了普及创作阶段。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便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广袤的草原环境造就了他们无拘无束的性格。独特的草原经济,决定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千百年来,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沿着自己决定的艺术之路,创建着自己独特的文明,扎鲁特版画便是延续这条道路的一个新的艺术形式。

  扎鲁特版画的创作者们注重民族有民族的特点、地区有地区的风味、艺术家有艺术家的个性。他们都自觉地挖掘个性,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为自己的作品树立形象、注入感情,赋予鲜明的个性。

  于是各有千秋的扎鲁特版画形式出现了,有的优美抒情,有的古朴浑厚,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明快精炼……这所有的个性又汇集归结为一个共性:那就是浓郁的民族风味和独特的地方特点。敖特根的《有来无回》运用移情手法,进行了大胆的创作。整个作品没有一个人物,却使人们感到画面上似有千军万马;没有一缕硝烟,却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反侵略战争。那旋风一样杀过来的“英雄们”,显示出草原人民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团结奉献精神。形神兼备,个性突出,情满画图;张怀清的《羊毛丰收》,充满了时代感;杰仁台的《啊!白音芒哈》刀法细腻,是一首讴歌家乡,赞美大自然的抒情诗;田怡丰的《草原酒家》想象丰富,构图简洁,充分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草原人民投身经济大潮,搞多种经营的新气象;金星铎的《沙海绿舟》歌颂了蒙古族人民改造生态、绿化环境,与天斗、与地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刘瑞的《亲家》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技法凝练,表现了蒙汉民族亲如兄弟,民族大团结的大好局面。

  对于扎鲁特民族版画,扎鲁特地方政府是非常重视的。尽管财政上有很多困难,但对此项需要历届政府都是慷慨地予以支持。诸如办班、展览、外出活动,在财政、人事、场地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原哲盟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在展出、宣传、创作和出版工作上都给予了通力合作和积极帮助。

  在上有支持下有基础的形势下扎鲁特版画的各个群体像参加比赛一样,努力地进行创作活动,创作的题材和创作技法更趋多样性。作品的质量明显地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世间的事物严格地遵循着没有变化便没有发展的法则,在变中达到净化和优选的目的,在变中逐渐趋于完美和成熟。扎鲁特版画通过时代风雨的洗礼,经过成长的蜕变,其真正形象越来越清晰,历史使命也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发展趋势犹如民族文化新潮中一股强劲的热流,奔腾回旋在绿色的海洋里,以自己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周围的河流,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外扩散着影响。

  扎鲁特版画曾两度进京展出。来自花海的蒙古族版画带着草原的花香、乳香和人们心灵上的芳香,使首都人民感到耳目一新,每幅画中透出的乡土气息和多彩的生活情趣,受到人们和画界朋友高度的评价。正像中国版协领导说的那样:“边疆蒙族人民的版画,已成为版画的一翼,崛起在北方。”几十年来随着作者的成熟,优秀作品也不断涌现,他们不仅参加了国内各种大型展览,其精华部分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曾经到前苏联、日本、蒙古、匈牙利、墨西哥、挪威、美国、加拿大、捷克、泰国及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展览,其中有的获得奖励或被收藏。不但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还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扎鲁特版画自诞生以来,在地方政府的关心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已经有5本画集出版,这些作品都是广大业余作者对社会主义祖国感情的升华,对民族文化事业美好未来的心灵上的物化。他们用版画艺术语言叙述了蒙古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半个世纪社会的进步,也客观地记录了民族版画走过的曲折发展历程。

  改革给草原带来了繁荣,也给草原文化带来勃勃生机。我们的艺术作品必须用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高度去满足人民精神上的需求。因此,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首先要向更高的境界转化,按照民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去进一步探索新的途径,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扎鲁特版画,我们为她骄傲,为她振奋,尤其关心着她的创新与发展,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能把民族面貌刻画的更加惟妙惟肖,神形兼备,把草原风味表现的更加酣畅淋漓,浓郁飘香,成为光彩照人、世人瞩目的文化亮点。

 

Surina(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