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温州“三人行”之林灵素

家乡区县: 温州市龙湾区

林灵素、陈宜中和张璁,他们是宋明本史上传之名人,林灵素传见《宋史》卷四百六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陈宜中传见《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张璁传见《明史》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也是温州宋明期间位极人臣的大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出身低、脾气大、晋升快、争议多。总之,他们三个都是不走寻常路的“温州人”,并且我行我素,敢作敢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今天就来介绍介绍林灵素。林灵素从小就喜欢旁门左道,不肯吃苦。史载其“少从浮屠学,苦其师笞骂,去为道士。”,从此四海为家,漂泊游荡,再加上天无绝人之路,再加上温州秉性聪明,林灵素又“善妖幻”,经常于人前装神弄鬼,可能也屡有神验,在那个科学还不够发达的蒙昧年代,市井众人就会认为他是个未卜先知,还可能被放大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通天异人”,即拥有特异功能的奇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点,高人指点不如贵人相助,还要自己心有体悟,一点就通。运道好不用天光早,无论古代还是当今,机遇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林灵素当年落魄之际正好遇上宋徽宗在各地遍访方士,同门之中有一个名叫徐知常的道友推荐他,林灵素闻悉大喜过望,皇帝召见时就施展其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吹牛皮,摸准皇帝心理,说得天花乱坠。《宋史》中这样记载,林灵素“既见,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先把马屁拍在皇帝的心坎里,龙颜岂能不悦?何况宋徽宗又是中国史上鼎鼎大名的几个昏君之一。继而又转拍皇帝身边人。如称蔡京为“左元仙伯”,王黼为“文华吏”,盛章、王革为“园苑宝华吏”,郑居中、童贯及其他臭名昭著的阉党太监“皆为之名”。
拍马之术本应到此为止。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林灵素又拍上皇帝最为宠幸的枕边人——贵妃刘氏,称之为“九华玉真安妃”,这样,人人头上都戴上了一顶高帽子,至此皆大欢喜。于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宋徽宗“心独喜其事,赐号‘通真达灵先生’,赏賚无算。”林灵素不愧为温州史上运用阿谀奉承之拍马神功,取得快速晋升之伟大实践者也。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于是煞有介事大兴土木,“建上清宝籙宫,密连禁省。”权势通天,上行下效,“天下皆建神霄万寿宫”,一夜之间,全国成为林灵素施法的大道场。编造怪诞之说,借以欺世惑众。如火龙神剑夜降内宫之事,传得神乎其神,社会上沸沸扬扬。其实,林灵素的真本事不过“稍识五雷法,召呼风霆,间祷雨有小验而已。”但是,林灵素能呼风唤雨,把权势发挥到极致。《宋史》说他还“令吏民诣宫受神霄密录,朝士之嗜进者,亦靡然趋之。每设大斋,辄费缗钱数万,谓之‘千道会’。帝设幄其侧,而灵素升高正坐,问者皆再拜以请。”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官掌权,全族升迁。政治家族从此崛起,亲朋戚友门生故旧趋之如骛,以致车水马龙门庭如市,俗话说,门槛也踏条槽。“其徒美衣玉食,几二万人。遂立道学,置郎、大夫十等。”由于林灵素备受尊重,也惠及家乡,温州升级为“应道军节度”。林灵素本人随即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如“元妙先生”、“金门羽客”、“ 沖和殿侍晨”等等。
人一旦被鲜花簇拥,被掌声陶醉,被胜利冲昏,被好话蒙蔽,那么,离身败名裂的那一天就不会太久了。林灵素“出入呵引,至于诸王争道。都人称曰‘道家两府’。”日益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竟忘了自己姓啥名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其实龟孙子一个。出行做事过于高调不计后果。乡俗俚语说,强横起,死快显!后来出了几件事,渐渐失去了皇帝的欢心。一是心狠手辣陷害同事不择手段。如“与道士王允诚共为怪神,后忌其相轧,毒之死”。二是所作所为引起民愤,人人欲得而诛之。如“宣和初,都城暴水,遣灵素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将击之,走而免。”本来,由此应吸取教训自省反思,往后行为要注意收敛,不要惹人反感,以求自保。可是,灵素至死不悟,依然我行我素。三是得罪储君以致“帝怒”而大难临头。如“道遇皇太子弗敛避。太子入诉,帝怒,以为太虚大夫,斥还故里。”人生至此应该心灰意冷而痛改前非,夹起尾巴做人以平平安安过完残生。因为皇帝发怒后果很严重,宋徽宗暗中“命江端本通判温州,几察之。”犹如今之中央调查组来此了解追查,结果一查还真的查出问题——“居处过制罪”,原来还是个“房爷”,于是“诏徙置楚州而已死。”正应了一句古话,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底害了卿卿性命。
至于张璁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在“温州名人之张璁”这篇文章里有所介绍。下一期为你们介绍陈宜中。

憧憬宝贝98(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