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阳春,意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地带,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云雾山脉,天露山脉的中段与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间,漠阳江中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6’27"至112°09’22",北纬21°50’36"至22°41’01"。 全市总面积4054.7平方公里,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91公里,是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市),总人口109.25万,汉族人口居多,瑶、壮等少数民族约1万人。全市主要方言为粤语高阳片阳春话与客家语粤台片客家话,此外,接近原阳江县接壤的岗美镇居民使用的是粤语高阳片阳江话。辖15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309个村委会。市政府驻地春城。
阳春市东连恩平市,东南与阳江市相接,西南与电白县相邻,西接信宜、高州市,西北与罗定市相连,北与云浮市、新兴县接壤,是连江门、茂名市,肇庆及五市、三县的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阳春是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孔雀石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根雕雅石)之乡、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双拥模范市。
交通
公路
阳春是珠三角与粤西的交通中枢,交通方便。贯穿境内105公里的三茂铁路通达汕头、深圳、广西、云南、重庆;已开通的罗阳铁路、阳阳铁路、省道S113线一级公路、阳阳高速以及即将开通的云阳高速和沿海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阳茂高速公路及相邻的325国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从阳春到广州、珠海4个小时,阳春已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2小时经济圈。陆路,从市区至江门市236公里,至广州市266公里,至深圳市429公里,至湛江市246公里。
人口和环境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6.5万人,同比增长0.3%。全年出生率13.78‰,死亡率5.26‰,自然增长率8.52‰。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机构1个,人员61人。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9.4平方公里。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等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5%。
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本年环评制度执行率100%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和可比价格两种方法计算。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各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自然资源
阳春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59.2%,有650多种野生植物、1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茶木鹃、猪血木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有近40种矿产,300多万千瓦水力发电蕴藏量,现已开发超过18万千瓦。
社会
科技事业
2013年阳春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7家。
教育事业
2013年阳春小学招生人数13474人,同比增长8.9%,小学在校学生64507人,增长4.8%;普通初中招生人数10193人,下降16.9%,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1989人,下降11.7%。阳春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5%,小学升学率100%,普通初中生升学率93.38%。
2013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6566人,同比下降20.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2475万人,下降1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6%。
文化事业
2013年阳春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0%,电视人口覆盖率98.0%,广播电视混合人口覆盖率98.5%。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
医疗事业
2013年末阳春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阳春各类卫生机构年末实有床位2856张,其中,医院1425张,乡镇卫生院1183张,妇幼保健院254张。年末阳春卫生机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304人,增加2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70人,注册护士111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
社会保障
2013年末阳春参加失业保险5.8万人,与上年持平;社会养老保险15.8万人,增长5.6%;工伤保险4.5万人,增长0.6%;生育保险4.2万人,与上年持平;基本医疗保险7.0万人,增长2.2%。2013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4.6亿元,增长3.9%。2013年末阳春基金余额1.3亿元,减少50.1%。
2013年末阳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间,床位300张;敬老院19间,在院人数586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巩固中提高,低保保障面扩大,阳春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2万人。
粤方言
阳春白话
粤语阳春话是粤方言中的一种,属粤语高阳片,也称阳春白话或者阳春白。
根据各地语音有所不同,阳春话可分为4片:春中片分布在春城、合水、陂面3镇街,圭岗、马水两镇大部和永宁、潭水、三甲3镇部分村落;春西片分布山坪、八甲、双滘3镇部分地区,接近高州话;春南片分布在岗美镇和河口镇部分地区,接近阳江话;春北片分布在春湾、松柏、河塱、石望4镇,发音近新兴话。
春中口音包括春城,合水,马水和潭水。在阳春春城镇(市府所在地)使用的语言是阳春白话。春北白话与新兴县话相互影响,春西白话与高州话相互影响,春南白话受阳江话影响较大,声调与阳江话基本相同。
春中白话是历代派至阳春的驻军官兵所操的各种广州音系方言,是与大批迁徙而来的高要移民所讲的高要方言融合的结果。它是音调较为平和的粤语方言,有8个发音。
阳江话
阳春南部与江城区交接地方(如岗美)等地使用的是阳江话。
客家语
阳春西北部、西部、西南部乡镇普遍使用客家语(当地人称“捱话”或“涯话”),根据口音的不同,有东江客家语与信宜客家语之分,但差别不大,只有个别词汇的不同,并不影响彼此的交流,通行客家语的乡镇主要有三甲镇(东江客家语)、八甲镇(东江客家语)、永宁镇(信宜客家语)、双滘镇(大部分区域,为东江客家语),还有潭水镇、河口镇、马水镇(石录为主)、春城镇、合水镇、春湾镇、河朗镇、圭岗镇等镇的部分区域。
瑶语
阳春瑶语属于勉语,分布在永宁镇部分地区,使用人口不到50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