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隆庆陈氏宗祠已经保留了约200年之久,且保留完整,很多外地旅游的人士都会慕名前往看一下陈氏宗祠中的美丽雕塑与壁画,尤其是祠堂门口及祠堂中的那两块牌匾。其中祠堂门口的“陈氏宗祠”几个大字就是清朝知名书法家陈白沙写的。
1958年大跃进前后,这间祠堂被当作是政府蚕种繁殖场,一些养蚕工人见这两块牌匾很平整,遂取下翻其背面当作繁殖场饭堂摆菜的餐台,也许是机缘巧合,没想到无意中却将这两块牌匾完整地从后来的“破四旧”中完整地保留了下来。1978年,罗南村从蚕种繁殖场手中收回了祠堂时,清理“餐台”时发现这两块不同寻常的餐台。
在罗南隆新村,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石板路,约有210米长,1米多宽。这条类似于麻条石却没有麻条石规整的石板路,却是当年罗南人的“丝绸之路”。
那是,小路从今天的豫章东桥侧一路延伸,尽头就是一片海滩,海滩前是北江的分流,那是广西梧州至广州、顺德勒流、中山等地的水上必经之路,当时海滩上常常商船邻里,最多时可达到数十条之多,蔚为壮观。
正是这个渡口的繁华,造就了这条小道的重要,成为当时四乡八里的村人出没渡口的一条重要通道。为了纪念这条小道,罗南村民在此立了一块石碑,碑下刻了“隆庆古官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