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州漫长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彪史册的杰出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官吏,又有文人学者,还有武术名家等等,所有这些人都从不同的方面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为后世所敬仰。现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将历史上冀州籍的部分杰出人物概括介绍如下:
一、帝王官吏
1、邳 彤
邳(pi)彤,字伟君,东汉良将,被尊为“药王”,信都(今冀州市)人。王莽新朝时,邳彤任和城郡卒正。新朝灭亡后,绿林起义军推举刘玄为帝(年号更始),邳彤被封为和城郡太守。《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记载,更始二年(公元24年),大司马刘秀奉更始帝旨巡视河北,刘秀行至蓟州,邯郸王郎遣兵追剿刘秀,刘秀连夜南逃。“是时,郡国皆已降王郎”,只有信都太守任光与和城太守邳彤不肯投降。刘秀自蓟州逃至信都,邳彤立即率精兵赴信都迎会刘秀。当时许多人慑于王郎势力强大,主张护送刘秀回长安,邳彤却力排众议,指出“王郎占据燕赵一带,一时得势,但毕竟是乌合之众,根基不牢。只要信都、和城二郡合力抵御,王郎必败。如果不做征战的打算,河北之地就会空失于王郎,我方人心必定涣散。”刘秀采纳邳彤的主张,遂招募信都临近郡县人马,共同抵御王郎,邳彤被拜为“后大将军”,率兵征战。在与王郎军的“拉锯”战中,邳彤的父、弟、子、妻被王郎抓做人质,王郎逼彤父写信劝邳彤投降,但邳彤不为所动,涕泣复报曰:“事君者不得顾家,彤亲属所以至今得安于信都者,刘公之恩也,公方力争国事,彤不得复念私恩也”。在攻克邯郸后,邳彤被封为“武义侯”。在邳彤等众多将领的辅佐下,刘秀建立起东汉王朝,邳彤被封为“灵寿侯”,后又行大司空事。刘秀到洛阳后拜邳彤太常之职,后又改任左曹侍中,专侍于皇帝左右。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在南宫云台绘制了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的画像,称“云台二十八将”,邳彤为二十八将之一。
据史料载,邳彤在平定王郎后曾任曲阳郡太守。他在任期间为官清正,而且精通药理和医术,重视药业,受到当地人民赞颂。传说邳彤医术精湛,经常扮作串乡医生给人治病,疗效颇佳,被称为“神医”。邳彤死后葬于祁州(今安国县)南关,墓地修造“邳王庙”作为祭所。宋朝时祁州人将邳彤尊为“药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祁州建立“药王庙”。清朝时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又特为“药王庙”书匾。
2、冯 跋、冯 弘
冯跋(?-431),字文起,东晋十六国时北燕国君,长乐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祖父冯和在西晋永嘉之乱时,为避战乱迁居上党(今陕西长子县)。父冯安曾任西燕国的将军,西燕败亡后,冯安全家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
冯跋少年时就很有志向,性情豪放。后燕慕容宝时任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冯跋任卫中郎将。慕容熙昏庸暴虐,赋税很重,人民痛苦不堪,怨恨四起。冯跋寻机杀了慕容熙,立慕容宝的义子高云为主,冯跋被封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司、武邑公。公元409年,燕王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举为王,年号“太平”,国仍称燕(史称北燕)。
冯跋在位时历意农桑,勤心政事,为巩固统治和发展生产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苛政,惩贪赇(qiu,意为贿赂)”,他要求各级官吏施仁政、惠民众,并严惩贪官,使“上下肃然,请赂路绝”。“省徭赋,课农桑”,他省徭役薄赋税,选拔官吏时细询励农方略,“劝农课桑”蔚然成风,农业发展很快。“重孝悌,建太学”,他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奖励孝贤,并在各处营建太学,教育子民。冯跋在位22年,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得到发展。
公元431年,冯跋得重病,诸子和其弟争王,互相残杀,跋惊吓致死。
冯弘,字文通,冯跋之弟,北燕国君。冯跋在位时,冯弘被封为中山公。冯跋死后,冯弘杀死冯跋的儿子冯翼,自立为北燕国君,年号“太兴”,在位六年。公元437年,魏攻打北燕兵临城下,冯弘被迫逃往高丽(今朝鲜),两年后被高丽王所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