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县高塘中学
华县高塘中学始建于清朝末年,其前身为高塘书院。1946年设立初级中学,1959年改为完全中学,1966年改为县办高中。1928年的渭华起义司令部就设在该校“红院”内,现已成为“渭华起义纪念馆”。原陕西省第一任省主席,原驻苏大使潘自力同志(陕西华县高塘镇枣园村人),原国家奥委会主席种师统同志(陕西华县高塘镇吉家河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都曾在该校学习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校园占地面积55亩。
校址在高塘镇东南。
高塘远处县西南25公里的塬上,学生来县城上中学,困难诸多,为便利学生计,地方热心教育贤达,拟议设立高塘中学久矣,于民国三十年(1941)中学筹备工作就绪,准备开学。后因将柿村小学校产山场归中学,发生大纠葛,在丰镇乡公所(今高塘镇)双方动武,理事 1 人被打死,中学遂停办。民国三十四年(1945)参议员侯良弼等在县临参会提议复办。经大会通过,呈报教育厅,但未获准。民国三十五年(1946)再经侯理宰、张泰生等奔波,提经县参议会决议,同意复设,遂组成建校委员会,决定借用丰镇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为校址。此处原是玄君庙,清光绪末年高塘书院曾设于此,清末教育改革时改为学堂,是华县最早改办学堂之一。民国时改为高塘小学(简称高小),民国三十年(1941)改中心国民学校。后中学不断扩充,小学迁校于高塘镇原启文女校旧址(今高塘镇初级中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首任校长经省政府委任张知道充任,开办费 300 万元,招生两班,学生 100 余名,教师 11 人,开学上课。是年秋,李先念部队出箭峪到高塘,因受反宣传影响,该校11月迁集太乡(今圣山乡)。后返回,得高塘四乡之助,扩大校址,筑建围墙百余米,校长牛振业。解放前夕,学生 6 班, 335 名,教职员 27 人。
1949年5月23 日华县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派蔡文甲任校长,校名为“华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1 年土改时,拆搬附近庙宇房木,建宿舍 18 间。 1952 年徐振化、周于德先后继任校长。 1958 年党进贤任副校长,主持校务。 1959 年张三民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并设高中两班,连同原有初中三个年级巧班,共 17 班,改校名为“华县高塘中学”。1960 年又增招高中两个班,共 19 班,教职工 4O 余人,学生千余名。增建教室 9 个, 27间,学生宿舍 40 余间。 1962 年又派张觉民任副校长,主持校务。 1966 年 4 月派王文健任副校长,主持校务。 1973 年姚兆丰任革委会主任, 1976 年王乾寿任革委会副主任。 1978 年魏宪文任校长。 1979 年曾被县上列为重点中学, 1983 年修建宿办楼一幢。 1981 年杨世贤任校长。 1984 年后,邢锁任校长,王乾寿为支部书记,继孙清民任校长。 60 年代副校长党进贤,教师陈照义曾出席陕西省文教群英会。 80 年代教师刘耀武被评为陕西省模范班主任。 1985 年高中一、二、三年级共 13 班,学生 790 名。1994 年 8 月任德昌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李春涛为副校长,教职工 73 人,学校建起10亩优质职业教学基地(毁操场建果园,2003年恢复原操场)并举办了三届服装职业技术培训班。1999年姚西军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2000年姚西君被任命为校长。2003年高塘中学第一座教学楼建设完工。高塘中学从此有了教学大楼,可容纳18个教学班。2005年高塘中学学生公寓楼完工,高塘中学有了学生公寓楼,2007年实验楼建成(利用率较低)。县政府决定迁启文中学到高塘中学,新教学楼2008年建成,2009年底,新的教师公寓楼建成(主要用于新迁来的启文中学教师住宿)。姚西君同志从 2000年任校长至2009年7月。因高考移民被华阴市公安局查办,2009年7月华县教育局任命杜程同志代理校长。2009年的高考是最对不起高塘塬区人民的一年,高考参加考试270多名考生,一本“0”、二本“0”、三本7人、大专70多人,其余学生不够大专线。高塘中学校园建设大发展,由于管理不善,教学质量大倒退令人心寒!2009年8月28日,华县教育局免去原高塘中学校长姚西君同志校长职务,任命张战国同志为华县高塘中学校长。
新学期开学以后,新官上任万象更新。第一把烧校园环境建设,使脏、乱,杂草丛生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第二把火烧师德建设,力改高塘中学教师旷课、缺课现象同时压缩开支,封存学校小车,以节省开支。第三把火,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新任校长,还有什么治校良方?
我个人以为,应该公开学校职称考核,消除教师不满情绪,让教师工作有干劲,有奔头。克服蒙蔽欺骗教师的局面,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陕西华县高塘中学
华县高塘中学始建于清朝末年,其前身为高塘书院。1946年设立初级中学,1959年改为完全中学,1966年改为县办高中。1928年的渭华起义司令部就设在该校“红院”内,现已成为“渭华起义纪念馆”。原陕西省第一任省主席,原驻苏大使潘自力同志(陕西华县高塘镇枣园村人),原国家奥委会主席种师统同志(陕西华县高塘镇吉家河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都曾在该校学习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校园占地面积55亩。
校址在高塘镇东南。
高塘远处县西南25公里的塬上,学生来县城上中学,困难诸多,为便利学生计,地方热心教育贤达,拟议设立高塘中学久矣,于民国三十年(1941)中学筹备工作就绪,准备开学。后因将柿村小学校产山场归中学,发生大纠葛,在丰镇乡公所(今高塘镇)双方动武,理事 1 人被打死,中学遂停办。民国三十四年(1945)参议员侯良弼等在县临参会提议复办。经大会通过,呈报教育厅,但未获准。民国三十五年(1946)再经侯理宰、张泰生等奔波,提经县参议会决议,同意复设,遂组成建校委员会,决定借用丰镇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为校址。此处原是玄君庙,清光绪末年高塘书院曾设于此,清末教育改革时改为学堂,是华县最早改办学堂之一。民国时改为高塘小学(简称高小),民国三十年(1941)改中心国民学校。后中学不断扩充,小学迁校于高塘镇原启文女校旧址(今高塘镇初级中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首任校长经省政府委任张知道充任,开办费 300 万元,招生两班,学生 100 余名,教师 11 人,开学上课。是年秋,李先念部队出箭峪到高塘,因受反宣传影响,该校11月迁集太乡(今圣山乡)。后返回,得高塘四乡之助,扩大校址,筑建围墙百余米,校长牛振业。解放前夕,学生 6 班, 335 名,教职员 27 人。
1949年5月23 日华县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派蔡文甲任校长,校名为“华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1 年土改时,拆搬附近庙宇房木,建宿舍 18 间。 1952 年徐振化、周于德先后继任校长。 1958 年党进贤任副校长,主持校务。 1959 年张三民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并设高中两班,连同原有初中三个年级巧班,共 17 班,改校名为“华县高塘中学”。1960 年又增招高中两个班,共 19 班,教职工 4O 余人,学生千余名。增建教室 9 个, 27间,学生宿舍 40 余间。 1962 年又派张觉民任副校长,主持校务。 1966 年 4 月派王文健任副校长,主持校务。 1973 年姚兆丰任革委会主任, 1976 年王乾寿任革委会副主任。 1978 年魏宪文任校长。 1979 年曾被县上列为重点中学, 1983 年修建宿办楼一幢。 1981 年杨世贤任校长。 1984 年后,邢锁任校长,王乾寿为支部书记,继孙清民任校长。 60 年代副校长党进贤,教师陈照义曾出席陕西省文教群英会。 80 年代教师刘耀武被评为陕西省模范班主任。 1985 年高中一、二、三年级共 13 班,学生 790 名。1994 年 8 月任德昌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李春涛为副校长,教职工 73 人,学校建起10亩优质职业教学基地(毁操场建果园,2003年恢复原操场)并举办了三届服装职业技术培训班。1999年姚西军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2000年姚西君被任命为校长。2003年高塘中学第一座教学楼建设完工。高塘中学从此有了教学大楼,可容纳18个教学班。2005年高塘中学学生公寓楼完工,高塘中学有了学生公寓楼,2007年实验楼建成(利用率较低)。县政府决定迁启文中学到高塘中学,新教学楼2008年建成,2009年底,新的教师公寓楼建成(主要用于新迁来的启文中学教师住宿)。姚西君同志从 2000年任校长至2009年7月。因高考移民被华阴市公安局查办,2009年7月华县教育局任命杜程同志代理校长。2009年的高考是最对不起高塘塬区人民的一年,高考参加考试270多名考生,一本“0”、二本“0”、三本7人、大专70多人,其余学生不够大专线。高塘中学校园建设大发展,由于管理不善,教学质量大倒退令人心寒!2009年8月28日,华县教育局免去原高塘中学校长姚西君同志校长职务,任命张战国同志为华县高塘中学校长。
新学期开学以后,新官上任万象更新。第一把烧校园环境建设,使脏、乱,杂草丛生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第二把火烧师德建设,力改高塘中学教师旷课、缺课现象同时压缩开支,封存学校小车,以节省开支。第三把火,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新任校长,还有什么治校良方?
我个人以为,应该公开学校职称考核,消除教师不满情绪,让教师工作有干劲,有奔头。克服蒙蔽欺骗教师的局面,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