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峭壁为屏,急流为障;这里风光旖旎,胜景纷呈;这里关隘险扼,难攻易守;这里水陆通达,往来要冲。我们知道,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与外界交往的最重要途径便是水道,所以沿河和滨江城市一般都开发最早,繁荣最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这些著名诗句所留下的便是古代航运史上的真实记录。
[赣水苍茫,船工号子阵阵,千帆竞发,一片运输繁忙]
江西简称为“赣”,你瞧,章江与贡江汇合成赣江,“章”字与“贡”字合写成“赣”字,顾名思义,这就是中国文字的深意与神奇,因为历史可以见证,流水可以见证。实际上作为今天赣江主干流的贡江在古代称之为湖汉水,那是因为赣江的第一大支流梅江称汉水,贡江至梅江口以上称湖水。而这两水的交汇处正好就在于都附近的龙舌咀。于是从于都出发,下便可以通赣县、吉安、南昌,上则可以经汉水到达宁都、石城,并且经湖水又可到达会昌、端金、安远,可以说于都自古以来就是湖汉水这条重要水道的枢纽和中转站,尽管曾几度搬迁,但于都县城五搬不离其贡江与梅江的交汇处,这完全可以从如今的于都县城仍三面环水,紧靠贡江的地理位置中得到佐证。
[以贡江流域示意图显示于都县城的独特地理位置]
如果说山涌动着生命的激情,那么水就充满着生命的灵性。因为水承载过悠悠的岁月,因而显得厚重;因为水负载过历史的舟船,因而显得深刻;因为水接受过悠长的咏叹,因而显得成熟,所队我们完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贡水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就是我们的生命河,因为在分县之前的大于都就几乎包含了如今整个的贡江流域,大有“南控西越,北达三江,据五岭之要会,扼粤闽之要冲”气势,难怪古人会惊叹于都为“天下东南第一要区”,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使在中原统治者未把闽粤划入自己的版图之前,于都就是他们抗敌斗争的最前线了,这从西晋司马炎在于都设南康郡的意图中便可一目了然:南康,南部边境康宁之意也。西晋统治者之所以对于都寄予厚望,那实在是他的独具慧眼,因为于都西北有于山山脉,南有九涟山余脉,东有武夷山余脉,其间“高山大泽”,崇山峻岭,而贡江则是通往闽粤的必经之路,所以从战国到秦汉,历代军事家们就曾在贡水两岸布兵设防,采取重大军事行动达四次之多,这足以证明了于都战略位置是何等的重要,即使在唐朝张九龄开通了大余梅关的古驿道之后,于都仍然是通往闽西、粤东的必经之路,因而无论是灌婴征讨南粤、岳飞平叛、文天祥抗元,还是郑成功旧部反清,太平军转战于都,中央红军反“围剿”等,于都就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