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县之母话于都四

家乡区县: 江西省于都县

 [座座高山,龙盘虎踞][条条公路,依山盘旋]
[张张戏楼,响起笙歌一片][男耕女织,到处鸟语花香]
三国以后,虽然赣南东部六县陆续从于都分析出去,但作为赣南东部大县和区域中心的位置却始终没有改变。尤其是自打西晋“永嘉之乱”之后,中原汉人为避战乱不得不离开沃野千里的中愿故居,举家举族“衣冠南下”,辗转迁徙后终于安营扎寨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这南迁的汉民族的一支便是我们为之骄傲的客家先租。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文明,更与当地土著禽族人相孺以沫,共同开发创建了客家人美丽富饶的家园。
[花鼓阵阵扬笑脸,唢呐声声庆丰年]
南宋时期,北方战乱,江南偏安,于都也相对的稳定,正是这样一种稳定便加速了于都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由于北方居民的大量迁入,使得许多偏僻山区得到了新的开发。据史料记载,宋宝庆年间,全县居民已有37105户,到清道光三年,全县人口又增加到46107户318100人。同时,城市建设步伐也在进一步的加快,自唐贞观五年确立县城治所以来,于都城便开始了以土筑墙,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县令刘藻、县尉王观光又在原土城基础上重新组织修建城墙,并将土城用砖包砌。后来,经过元、明、清历代不断的修缮加固后,才终于形成了一道围五里、建五楼,并设有起元门、西城门、南熏门、朝天门、永安门等5座城门的坚固城墙,城内也以一定规模的九巷十八街布局,到了清朝末年,随着于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县城又增设了南门、东门、小西门、柴炭等9大运输码头,当那些载有粮食、食盐、矿产品和日用百货的木船、竹筏在贡江上川流不息,来往穿梭时,真是好一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啊!
宋以后于都的陆路交通也逐步的发达,宋嘉佑八年(1063年)知县沈希颜为造福一方百姓又广征工匠,开凿拓宽了峡山古道,使于都至赣州的陆路从此后畅行无阻,到了清朝末年,于都就已经修筑了四条通向东西南北的古驿道,都是清一色可供2人并行的平展展的石板路。勤劳勇敢的于都客家人硬是凭着自己的坚韧不拔使洪荒世界变成了旅游胜地,让穷乡僻壤开始了流金溢银。瞧,地底下挖出了金银铜铁,土皮上结满了瓜果米豆,那可真是:水陆四通八达,小桥流水人家,缸中有老酒,笼里有鸡鸭,书声对歌声、琴棋伴书画……
[古驿道四通八达][江面上千帆竞发]
[杨柳春风古渡头][白云深处有人家]

 

云絮误(2014-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