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大通门

家乡区县: 四川省西昌市

大通楼高高地耸立在古老厚重的明代城墙上,城墙上树根盘绕、青苔丛生,显示出墙体的苍老与古朴。城楼下人头攒动,车流如梭,大通楼像一位居高临下的历史老人,照看着他的儿女、呵护着脚下的一草一木。西昌人一谈到它,无不珍爱和自豪。
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西昌大通门成了这座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大通门上的大通楼更是西昌历史文化的象征。它不仅仅象征着历史,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和高超的艺术品味。
红墙绿瓦,飞檐斗拱,石刻木雕,楹联诗词,彩绘图画,无不闪耀着文化艺术的光辉。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楼中墙壁中立柱上的诗词与对联,让人几多思索,几多回味。
东郊霁色映春旗,雨后乡村处处宜。
十里秧田平似掌,三眠柳线软于丝。
弦歌不辍川兴堡,俎豆常新宋氏祠
正是农人无暇日,且同耆老话邠诗。
这首诗的作者查礼,是清朝乾隆年间西昌任宁远府知府,是一位受西昌人拥戴的清官。他在春耕季节前往东郊川兴堡视察农事时,被邛海沿岸的春光美景深深地迷住了:一马平川的秧田平整如掌,水边新绿嫩柔的柳丝在春风的轻拂下婀娜而动,青旗耀眼,一派风调雨顺的景象。尤其令他悦心称怀的是这里十分重视礼乐教化,祠祀常新,弦歌不辍,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乡图跃然而出。

slow(2014-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