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烟霞镇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万公顷,总人口33000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8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实现农业总产值6772万元,同比增长16.8%,实现财政总收入1
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
烟霞镇发展乡村旅游自然、人文资源得天独厚。乘着全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烟霞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群策群力,先后5次组织镇村到外地考察“取经”。镇长刘烈更是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己任,亲自落实示范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栽植绿化树木10万余棵,建成绿色家园8个,并提前一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一横三纵”的交通主框架。随着关中环线穿境而过,福银高速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礼泉县烟霞镇
、唐昭陵旅游专线的贯通,都为该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随着关中民俗体验地——袁家村、花果氧吧——东坪村、龙眠福地——陵光村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和85户农家乐接待户一举推出,烟霞镇也由过去的旅游过往地,变成如今的旅游目的地,立即成为省内外游客、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而连续两届陕西礼泉乡村旅游文化节在袁家村的成功举办,烟霞镇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步入了成功发展的“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该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余万人次,创收400多万元,占全县旅游收入的20%,在全市全省首屈一指。
随着烟霞镇乡村旅游在产业化道路上的大步迈进,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在这里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也拉动了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给商贸、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截至目前,该镇因乡村旅游发展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新增各类个体私营企业85家,农民年人均增收280元。现在,“陕西省百强镇”建设计划在烟霞的实施,又为该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1]
2经济发展编辑
优果工程:大力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技术,完成果树大改形786.67公顷,在北二、卢家河、赵崖、大阳、西一等村建立了优果工程示范园。发展梅、杏、柿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杂果200公顷,推广果品纸套袋666.67公顷,优果率达到80%以上。
奶畜养殖: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理念,大力推广“公司 基地 养殖户”模式,建成了赵崖村山立奶牛科技示范园,发展赵崖、马崖、上韩、东道、下高5个奶牛养殖专业村,辐射带动全镇奶牛养殖数量迅速增加,奶牛实际存栏数超过1100头。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万元,完成上古、赵崖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整修道路10公路,新打各类机井5眼,衬砌“U”型渠道23.4公路;东周、东道、袁坡等8个村完成了低压整改任务;东坪村30户移民搬迁工程顺利竣工,下韩村60户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北部山区各村退耕还林190.67公顷,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30万元。
3教育教学编辑
教育教学成绩喜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软、硬件教学设施不断完善。配合上级教育部门完成了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并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复验,另外有恢复建成了刘古愚初中和烟霞实验小学,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4计划生育编辑
以提高人口素质,开展优质服务为目标,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人口学校阵地作用,计生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镇出现“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快富比赶帮”的良好生育文化氛围。
5精神文明建设编辑
始终围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一是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字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不失时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二是围绕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教育活动,形成了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的社会新风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