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迎仙马戏团
创建于1972年2月,河南焦作艺人侯德山为创建人。建团时只有13人。到1985年,拥有演职员90多人,固定资产达17万多元。马5匹,服装道具齐全,1套演出大棚可容纳观众3000多人。灯光配套,乐器20余件。该团演出的节目有古典马戏、驯马、空中飞人、浪桥、车技、杠竿、巨型魔术、传统杂技、喷火等。该团多年来活跃在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及东北三省。198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洪姑山恩仇记》,特邀该团26名演员参加演出,团长侯德山的“喷火”燃鞭炮,成为影片中精彩的特技表演。在86年安徽省第二届杂技比赛中,迎仙马戏团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90年安徽省第三届杂技比赛中,侯德山表演的喷火获“继承传统节目奖”。
二、飞燕马戏团
创建于1979年,初为周桥杂技队,后更名为飞燕马戏团,团长尹燕春。现有演职员70余名,并拥有大蓬、马匹、车辆、配套灯光音响和齐全的服装道具。演出节目有转杯、九节瓶、晃板、空中飞人、驯马、驯兽、马术和大型魔术等。常年活跃在上海、广州、广西、江西、湖北等地。1986年、1990年在两届安徽省杂技比赛中先后在安徽省杂技马戏比赛中,飞燕马戏团的古典马戏:“马上射箭”获一等奖,杂技“空中荡秋千”获二等奖。
三、泉艺杂技团
创建于1986年,团长李久涛,是一个家庭杂技表演团体。早年,李久涛在沈阳学艺三年,回来后组建杂技团。主要演员都是自己的亲属,其中以李久刚、闫树玲、郭秀芬、赵辉的功夫最好。主要节目有:“美女三变”、“人身接灯”、轻功、魔术等。主要活动于北京市的一些公园和北京郊区的一些地方,泉艺杂技团现有固定资产4万多元。
四、临泉县飞燕杂技三团
飞燕杂技三团为原临泉县飞燕杂技团,诞生于2003年,活跃在广州市、上海市等东南沿海各大城市。为适应从大篷流动演出到城市剧场、夜总会和公园较为固定的演出形式变化的需要,将较为庞大的演职员工队伍一分为三。一团在东莞市,二团在广州市,三团随之诞生。
法人韦淑敏,有较为深厚的武功基础,曾为县剧团演员,有丰富的前瞻经营理念。该团拥有演职员十多人,主要演员任欢欢、任萍萍、韦慧鑫、慧香、慧仙、韦小宝、韦梦龙、李华清等,皆系韦团长的侄子、侄女、外甥女及子女,属于家庭型杂技团队。
1993年,任欢欢带其妹妹及表姐妹数人进飞燕杂技团拜尹燕春学艺。尹燕春系杂技家夏群之学生,中国杂技协会会员、安徽省杂协常务理事,有深厚的传统杂技功底,视野开阔,有前瞻性。名师出高徒,三年后,任欢欢等8人成为飞燕杂技团骨干演员。
分治后,飞燕杂技三团从广州北上,以武汉市为基地,进入夜总会、剧场、公园及重要会议或庆典活动演出。
保留节目较为丰富,有武术、小翻、大体、跟头、集体功夫等集体造型;顶技:单人顶技、站顶、顶碗等;柔术:咬花、滚杯、钻筒、板凳面等;以及手技、杂耍、叼球、转草帽、晃圈、车技、单车、捡物、绳技和高空节目。
俗话说:上阵还得父子兵。三团是一个典型的家庭组合,人心齐,有较强的凝聚力,法人系演职员的长辈,善于管理,公开透明,关心爱护演职员,形成一个团结、凝聚、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艺术团队。
因常年在夜总会、剧场等演出,灯光、音响由场地方提供,设备仅限于服装、道具等,拥有固定资产10多万元。
活动区域:除武汉市外,还活跃在上海、广州、深圳、太原、西安等地,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观众高度赞扬。不但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还经常参加临泉及演出地公益活动。2008年回临泉县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被评为一等奖,好评如潮。
五、美猴王马戏团
美猴王马戏团成立于1990年,法人韦怀超,现有演职员工24人,拥有双龙门架大篷、可供千人入场的坐椅、汽车四部、马匹、狮子、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固定资产80万元以上。
韦怀超1970年出生于临泉县韦寨镇韦庄行政村后韦庄自然村。出于人多地少的县情和兄弟姐妹多的家境,九十年代初,他不得不辍学自谋职业,向临泉县张集街上杂技科班——来自河南西华县的夏老师学习杂技。农民的儿子要寻找生活出路,靠的是执着奋进、吃苦耐劳,两三年的摸爬滚打,终于炼就了一个有着深厚武功基础的杂技演员。作为家里的长子,韦怀超还要为整个家庭着想。跟着师父闯荡了几年,得到师父的同情,同意他自已筹建杂技团队。1990年新年伊始,他带着妻子魏平和怀彬、怀印、怀彪三个弟弟白手起家,创办杂技团,开始“独闯江湖”。
想要创业,凭着韦怀超与妻子牙齿缝里抠下那点钱还远远不够。靠家庭更不行,父母养活兄妹已不易,哪有钱资助他办团。只有靠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从同行那里借来一个破大篷,买了个喇叭,开张了。
干杂技靠的是技术。他有一身真功夫和几手绝活,妻子的蹬技:蹬缸、蹬伞、蹬桌、蹬人,加上几个初学的跟头、集体造型,一台节目不成问题。但强手如林,竞争激烈,想要在江湖上站住脚要靠过人的技艺和绝活。他一边让三弟怀彬随团苦练节目,严格要求,近乎苛刻,又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拿出仅有的几千元钱送年龄最小、可塑性最大的四弟怀彪外出到山东齐鲁艺校学习深造。那段日子他是勒紧裤腰带硬撑下来的。
从艺校毕业回团的四弟怀彪,使韦怀超创办的美猴王马戏团如虎添翼。他的跟头、妻子的蹬技、二弟怀彬的晃板、晃板抛碗、蹬梯、三弟的扛竿项目也都拿得起,放得下,像模像样。怀彪毕竟是科班出身的多面手,不负哥哥的重望,车技、杂耍、火流星、水流星、高车踢碗、高空节目与马术样样精湛,成为团里的台柱子。俗话说:上阵还得亲弟兄,一个凝聚、团结、拼搏的马戏团成熟壮大了。
高质量的演技赢得了丰厚的回报,韦怀超并没有沉醉在丰厚的经济收入中。他深知不足之处,没敢置办自己的装束,而是频频更换添置车辆、设备,没有在家盖洋房,而是致力于建设美猴王马戏团。
当临泉几百个杂技团仙游长城内外,燕舞大江南北纷纷外出,他却率团活跃在山西、河南、安徽中部几省,在河南郑州市、合肥市等分别连续上演三个月,久演不衰,而且不辞辛劳,招之即回,参加县市春晚演出活动。
2006年国庆前夕,阜阳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艺术展演,美猴王马戏团演出的《咬花》、《晃板蹬梯》荣获一等奖,《蹬桌子》《高车踢碗》荣获二等奖,受到领导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六、飞燕艺术团
飞燕艺术团法人马飞,1972年生人,家住宋集镇大马行政村大马庄。该团成立于1998年,经过数年摸爬滚打,细心经营,从初期几口人的小队发展到如今20多人的大团体。演出方式:舞台演出,常年活跃在浙江、江苏等大中城镇,节目丰富多彩,主要有:杂技、音乐剧、小品、声乐器乐、口技等,每年演出收入50多万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