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故事---刚直不阿的李绘(历史)

家乡区县: 邢台市隆尧县

    在距今约一千四百多年前,隆尧县曾出了一位生活俭朴,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刚直不阿的封建官吏——李绘。

    李绘,字敬文,赵郡柏仁(今隆尧县西部)人。《北齐书》中记载其自幼天资聪明,号称“非常儿”。长大后“仪貌端伟,神情俊朗,风姿高雅”。 6岁时,他央求父母送自己入学。书香门第,束发读书可是件大事。当时的风俗,偶数年诸事不宜。家人没有同意。李绘偷偷地用姐姐的笔墨和书册自学,不到一个月就自学了当时儿童的识字课本《急就篇》。年长后,李绘仪貌端伟,神情朗俊,口才更是出众。天子在显扬殿讲《孝经》和《礼记》,李绘总是被指定第一个发言的人,“风仪都雅,听者悚然”;他的舅父也是当时的名士,认为与外甥交谈是“若披烟雾,如对珠玉”。

     李绘成人后,由于博学广闻,思维敏捷,被齐王萧宝夤聘为主簿记室,担任相当于“机要秘书”工作,主管起草王府重要文件,撰修军队礼制。不久,因李绘办事干练,朝中时有所闻,大司徒高邕把他调入京城,任司徒府中郎。后又升任为丞相司马,参与军事计划。“每上朝,文武总集,为群僚之首。”东魏兴和四年初,任常侍兼聘梁使主。东魏武定年间,孝静帝元善见任命李绘为代表,出使南朝,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梁武帝代表袁狎谈判。对方企图行贿,要其同意“通启求市”的不合理要求,李绘坚持原则,拒收礼品,回答梁武帝的问题,也是条理明晰,不卑不亢,使抱敌视态度的梁武帝萧衍也“重其为人”,暗自赞扬他“独守高尚,不辱使命。”出任聘梁使回国后,东魏王朝人看重他的品行,委任李绘为平南将军,高阳内史(今河北省蠡县一带),掌握一方民政与税赋。李绘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劝农垦,开良田,百姓富足康乐,国家财源大增,曾多次得到朝廷嘉奖。因此,众人在街前道上为其树碑赞颂。李绘与其兄李浑,弟李纬和侄儿李湛,都曾做过出使南朝的使臣,人称“四使之门”。

     高欢东巡时,曾对李绘说:“我在山西的时候,就听说山东太守中,唯有爱卿是贤能之士。今日相见,果然如此,望你能善始善终,永保圣贤。”

    李绘在高阳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也遭到一些贪官污吏的嫉妒。河间太守崔谋,依仗其兄崔暹在朝中做御史的权势,曾以盛气凌人的口气写信给李绘,向李绘索要高阳的两大特产——“鸽羽和麋角” (麋指的是鹿)。南北朝时期,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上官勒索下属,下官行贿上司,本习以为常之事。可是,李绘就是不买这个账,他不但不给,反而回敬一封“太守恩宠”的书信,让来者带回,崔太守见带来回信满心欢喜,以为是李绘列出的礼单,岂料打开信一看,立刻傻了眼,信中云:“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飞翔奔走去侍佞人。”只气得崔太守大发雷霆,臭骂一顿。但对于这位“未尝趋于权势”的李绘,也无可奈何。这便是《北齐书》卷二十九记载的“李绘答书斥太守,”索贿不成,反遭奚落的历史典故。由于李绘品行端重,从不依附权贵,拒绝贪官向他索取名贵鸽种,因此得不到升迁,任司徒长史直到去世。

小琳(2014-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