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元魁塔----帝系列

家乡区县: 肇庆市端州区

元魁塔在端州区东堤二路,南临西江,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该塔高27米,呈八角形,从外面看有七层,实际上里面有十层,属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石塔。塔基用石料铺成,塔身用砖砌成,各层于南北两面辟拱门。该塔自下而上,塔檐及千座逐层收缩;每层塔壁外面仍留有前人修塔时用的“插杆洞眼”。元魁塔虽然矮小,但结构玲珑,保留了唐宋至明代的建筑风格,很有研究价值。此外,它与北岸的崇禧塔、南岸之文明塔和卖峰塔隔江对峙,构成“四塔擎天”的景观,十分少见。1984年,元魁塔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魁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己未年(1619年),竣工于明朝崇祯己巳年(1629年),历时10年,由邑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李士淳(号二何)募资建造。据传李士淳中解元后曾先后四次上京会试皆受挫,觉得松口之梅溪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乃建塔以补“风水”之不足。建塔之地选择在松口河去水转弯之处。初建时,该塔名为“松口塔”,李士淳中会魁的第二年(1629年)改称为“元魁塔”。

元魁塔坐落在千年古镇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梅江河畔的凉伞岌上,距梅州城区约50公里,距松口圩镇约4公里。该塔是梅县区保存年代最为久远且较为完整的古塔。广东省邮电局于1982年以十大名塔作邮资票花,元魁塔就是其中之一。

1987年11月,元魁塔被定为梅县区第二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9年6月

大埔元魁塔,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元魁塔定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关传说:

据传不知什么时候元魁塔飞入了一对蜈蚣精,每到晚上发出恐怖的怪叫,惊扰四方乡邻。于是村民们请来法师作法事,并抓了一只公鸡关在塔内,当晚确实安静了,人们以为以后就平安无事了,便把公鸡抓走,但一到晚上蜈蚣精又开始作祟,人们无可耐何,也不可能老在塔内关公鸡呀。终有一日雷雨交加,只见一道电光闪向元魁塔,元魁塔顶被雷击缺一块大口,从此元魁塔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元魁塔是不是曾经飞入蜈蚣精呢?这无从考证,但元魁塔顶确实曾被雷击缺,元魁塔顶缺口是后来梅县区政府有关部门为保护文物筹款修复的。

元魁塔下,称塔下潭。当江水涨满,崖下江水满潭,水涨时汹涌澎湃,万马奔腾,景色壮观。300多年来,元魁塔一直矗立梅江北岸,华侨出洋乘船,必经此塔下。离乡背井的人们,每至此地都会不约而同地翘首仰望它的雄姿,依依不舍而去。多少年来,这座象征家园的古塔一直矗立在海外赤子心中。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12429375

能力秀:http://abc.wm23.com/yx20140318

(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