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祠堂之沿革

家乡区县: 江苏省靖江市

生祠堂先有祠后有镇,祠之建立,顾名思义,当在岳飞生时为靖民作崇德报功之纪念,或者后人思其功德,认为岳飞虽死犹生,故建祠以祀之。总之,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兹就个人所亲见之沿革状况简述于下:

生祠堂亦称岳王庙,位于生祠镇东街之南,东濒大靖港,面临团河,左为思岳桥(又称望岳桥

)。祠屋共三进,宋式建筑,第一进正屋三间,面南开门,门外有"甘露亭"一座,入祠必绕道亭之左右,第二进正屋三间,中间建神龛一座,上塑岳飞坐像,土质金身,神采奕奕,右塑有岳云及张宪侍像,生动异常。梁悬"精忠贯日"匾额,神龛两侧为进出走道,道旁又塑岳王神将牛皋、杨再兴、汤怀等八尊立像,分东西对立,姿态非常活跃,第三进正屋五间,中间塑神像三尊,居中是关帝(俗称为关帝殿)左为刘先主(备)右为张恒侯(飞)所悬楹联内有一副,词意工稳,颇值一提上联是:

生涿州 起徐州 左豫州 守荆州 耿耿精忠昭日月

下联是:

兄玄德 弟翼德 讨孟德 诛庞德 巍巍大义震乾坤

东边一间塑李老君像,西边一间塑千手观音像,东西侧屋各五间,西为住持者居住,东被陆姓皮行占据。祠内天井很大,树木丛杂,我幼时目见左右柏树数株,围径三尺左右,根据楹联款识,祠在前清时代,曾经知县张学醇一度重修,故在清末时,庙貌甚完好。

王济川假公济私两度重修

民国初年,有岳南乡民王济川(又名刘宗汉)年近而立,身入邑庠以乡为居,树植恶势力,企图称霸闾里,旋为谋他自己居住舒适,更借祠屋破旧名义,募捐修建(缘启是我所撰)适逢刘国钧先生(时为江苏省副省长)急公好义,且以宗汉为同族慨助多金,王济川独立经办,约一年时间,将屋宇神像洗刷一新,并在祠前甘露亭旧址建铁栅表门,排砌武进钱振锽所书石刻"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于垣壁之上,又将重修碑文刻石八块,砌之祠壁,文系记叙刘国钧先生之义举。

越数年,有本镇大地主徐宝珊、徐吟甫,以刘国钧先生有存古绩之美誉,自顾身家,未免相形见绌,不甘让刘国钧先生占美于前,乃作东施效颦,大解坚囊,资助建筑,王济川得此良机,更施展其吹拍惯技,假公肥私,遂于生祠堂后面圈荒地数亩,辟建"岳园",周围砌土墙,围中种植树木花卉,并拟在岳园北部新建敝屋三间,题为"徐厅"置备图书供阅览,想与靖城公园之"显华楼"竞美,甫完成初步规划,即因日寇侵华而终止。

刘副省长关怀地方古迹祠宇重建新祠

解放后,生祠镇民房逐渐恢复原状,惟祠宇久未有人过问,刘国钧副省长轸念古迹就湮,殊失崇敬民族英雄之至意,乃慨然斥资,重建新祠,原在镇西中街河南善余恒布厂旧址建生祠堂两幢,前为生祠堂,后为文化宫,落成已有数载。1961年刘副省长回里,亲自察看,因祠堂南北面,雅不相宜且规模亦未尽善,复又斥资。就文化宫东西旷地辟基重建,现第一进已经竣工,还在继续构造。历史悠久、意义深重之生祠,又复巍然屹立于生祠镇河南,其规模气魄且较旧祠雄伟壮观。

真逗豆子(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