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文物综览(三)

家乡区县: 甘肃省静宁县

七、帝赐静边,元改静宁
唐宝应2年(763)吐蕃侵占陇右,县境论陷。蕃人把南使城讹称“南市城”。
静宁归属平凉府辖的格局是北宋从蕃人手中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形成的。祥符中(1008-1016)陇山蕃部熟户纷纷纳地内属,斯敦献南市地,知渭州曹玮于南市城设寨。天禧元年(1017)宗真宗应曹玮之请而诏赐了静边之寨名。庆历3年(1034)韩琦建德顺军,该寨属之。
元丰7年(1084),宋与西夏军队激战于静边寨外,宋军全歼西夏军,西夏统军使仁多嵬丁被泾原路钤辖彭孙斩杀。城川乡咀头村一带是当年的战场,在此曾出土一方西夏铜官印,方6.7×6.7厘米,直柄钮,印文是四个西夏字九叠篆白文,笔划曲屈鬼譎,难以识读,柄端刻西夏文上字。此印可与静边之战相印证,为研究宋夏关系及西夏官制、西夏文字的珍贵资料(图8)。
唐开元22年(734),陇右大地震,成纪县被毁,县治南移至秦安显亲川。宋治平4年(1067)名将郭逵又在成纪县城废墟上筑起治平寨,也属德顺军辖。城址的西北、东北部至今残留400多米城墙,墙体中杂大量秦汉陶片,应为郭逵所筑。
北宋时除静边寨、治平寨外,静宁尚有威戎堡、障川堡等重要古堡。威戎堡在威戎镇,障川堡在古城乡古城村。到金代,设静边、治平、威戎等县,县治就设在北宋时期所建的古寨古堡中。
元代把德顺州治从隆德迁入静宁境的静边寨城中,后又迁至静宁县城所在地。这一迁移按理应把州名改为静边,但此时的静边已非边地,而且处于州境之中,于是改名为静宁。静宁州属巩昌府路辖。
1978年威戎公社贾庄大队在农田建设中挖毁了一处元代墓地,出土了一批墓砖和瓷器。墓砖中有“曹娥哭江”、“鲍山背母”等孝义故事图雕砖,题材在宋元北方常见,是研究当时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最有价值的是常德用墓买地砖券,券文中明确记时为“大元岁次癸亥己未月辛酉朔甲子日”,推算年代为至治3年(1323);而且券文最早称静宁州,证明元迁德顺州入静边、新建州城、改名静宁这一系列事件是在大德8年(1304)到至治3年这19年间发生的。
八、明清晚霞、封建余辉
明洪武2年,静宁州属明,为平凉府所辖。
在明清文物中,最重要的是静宁文庙和站院巷清真寺大殿。文庙位于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21年(1543),清康熙31-35年(1692-1696)整修。坐北向南,顺中轴线依次为先师庙门、戟门、大成殿,戟门内为四合院落。大成殿九脊顶,七开间,造形宏朗。戟门歇山顶,五楹。庙门作牌坊式棂星门。整个布局主次分明,结构严整。明清二代围绕文庙修建学宫,庙学成为静宁教育的摇篮。县博物馆藏品中有两件乾隆五年(1740)铸造的铜钟,一件饰“蛟龙出水”图,一件饰“鲤跃龙门”图,内壁均铸有“乾隆庚申年丙戍月静宁州儒学建造”楷体铭文,当是文庙之乐器。
城关镇站院巷清真寺大殿,平面呈“凸”字形,四柱三开间,顶部由歇山、硬山、卷棚勾连搭套,起伏多变,精巧独特,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穆斯林建筑的风格。后殿始建于明洪武6年(1373),清康熙51年(1712)、乾隆37年(1772)先后扩建中殿和前殿。历史上静宁城内回汉关系一直融洽,在战乱年月回汉互保互助、见义勇为的事例屡见记载,传为佳话。1928年曾有一股回匪攻入城内,杀掠汉民,该寺阿訇和城内回民自觉地把汉族士绅接入寺内保护。因而大殿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在馆藏文物中,也有不少明清珍品。如洪武五年(1372)大碗口铜火筒,由大碗形炮口、前膛、药室、尾銎等部分构成,体中刻“虎贲卫虎字拾贰号……宝源局”等30字楷书铭文。这种火筒是元代以来中国传统火炮之一,铭文明确记录了铸造年代和机构,对研究明初兵器制造有重大意义。县城西北隅出土的明嘉靖35年(1541)四川乐至县令马应龙与夫人方氏合葬墓志,载马应龙曾祖在明永乐年间从山西翼城迁入静宁之史实,可与“洪洞大槐树移民”之传说大体印证,是研究明初西北移民的重要资料。清嘉庆青花二龙戏珠图瓷缸,釉色莹润,青花浓艳,器形厚重而端庄,为景德镇窑之珍品。“宋三忠庙丽牲石文”碑是同治十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驻静时祭祀南宋抗金名将刘锜、吴玠、吴璘后所立,碑文乃其子左孝威代撰并篆书,歌颂了三将军的丰功伟绩,也表达了左公欲定内乱、收拾河山、维护统一的强烈愿望,所以是研究三将军事迹及左公西征的珍贵史料。
九、红军长征,史开新篇
民国时期废除府州,改静宁州为县。
界石铺毛泽东故居和红军楼是永载史册的革命文物。1935年10月上旬,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党中央领导下途经界石铺。2日彭德怀率右一纵队宿营祁岔村和冯家大庄,周恩来率左三纵队抵朱山、上河宿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中二纵队进驻界石铺镇;4日一纵队移驻高家堡。当时毛泽东与警卫人员陈昌奉等就住在村民张克俭家小院中。红军楼原名庆圣楼,是一座乡村小戏楼,红军战士肖华等曾在此集会群众,宣传革命,宣传抗日。5日,中央和红军离静北进,奔赴陕北。界石铺这个偏僻的小镇给中央领导留下了深刻映像,使他们认识到静会地带是敌人封锁力量最薄弱区域,因此后来选准三军会师于此地带。1936年9月,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为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再次来到界石铺,驻守达42天。10月8日,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与红一军团首先在界石铺会合,揭开了静会大会师序幕。长征在此留下了伟人们的光辉足迹,播下了革命火种。毛泽东故居和红军楼就是当年的见证。
建国后,静宁人民对两处革命文物多次维修保护。1996年静宁县人民政府特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当年途经界石铺的老将军刘澜涛、杨成武等为之题名。两处革命文物得以妥善管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黎娜(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