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羲娲故里,文明之源
静宁地处六盘山之西,华家岭以东。东毗隆德,南邻秦安,西接通渭,北靠西吉,西北与会宁交通,东南和庄浪相连,面积达2193平方公里。葫芦河历七峡,经八川,纳九水,蜿蜒穿境,哺育一方。
静宁是泰古二皇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故里。最古的水是成纪水和瓦亭水,最久的地名为成纪和阿阳。华胥氏孕十二载而降伏羲,方有成纪之名。瓦亭水初称娲水,阿阳实处娲水之阳,其得名与女娲有关。
静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伏羲氏和女娲氏历洪水浩劫,开天辟地,再育民人,演八卦,创文明,造器具,制礼仪,以畋以渔,炼石补天,史颂为“人文初祖”。所以,这里古迹密布,文物遍地。仅1986-88年在此普查出的重要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等达284处。截至2002底,馆藏文物达2184件。考古调查发现,这里分布着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距今7800-7350年)、仰韶-马家窑文化(距今6500-4900年)、常山下层文化(距今4900年左右)、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等自成序列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证明这片热土是名副其实的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二、远古文化,流光溢彩
新石器时代是以磨制石器为标志的生产力阶段,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发展起来,经济方式由采集渔猎型发展为生产型。据专家分析,伏羲氏、女娲氏再创人世的传说大体与之相应。
分布在静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是大地湾文化。文物工作者在静宁南部及邻县庄秦境内采集到大地湾一期的陶片,这些陶片胎中混有较多的细砂粒,断面明显呈层状而易剥落。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掘使我们对这种文化有所认识,它的发现表明那时泾渭流域先民的居住方式由圆形地穴式窝棚向半地穴式房屋发展,使用的陶器有圜底钵、三足钵、圈足碗、深腹罐、三足罐、球腹壶等,最早发明了彩陶,开中国彩陶艺术之先河;最早开发陇原,经营原始农业,培育出我国第一批粮食作物--黍。
继大地湾文化而后起的是仰韶--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早期出现以广场为中心,房址呈扇状分布,周围环以壕沟的原始村落;到马家窑文化出现了密集型的原始聚落。彩陶艺术在这个较长的阶段中得到逐步发展,最终达到鼎盛。静宁出土了许多绚丽夺目的彩陶,其中不乏艺术珍品,如石岭下类型禾纹曲腹彩陶盆,上腹以黑彩绘连续禾纹间一棵松树,禾纹是最早的稷神的形象,松树是社神的化身,寓意极其深刻(图1)。马家窑类型重圈纹双耳尖底瓶、旋涡纹双耳彩陶瓶(图2)、旋涡纹彩陶罐线条自然流畅,纹饰精美繁缛,流动的韵律表达出先民们对水资源的特殊认识和感情,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常山下层文化在静宁广为分布。这种文化带有仰韶-马家窑文化遗风,属于向齐家文化过渡时期的遗存,陶器以泥质橙黄陶为主,常见篮纹、绳纹、附加堆纹等装饰,器形主要有盆、碗、侈口罐、单耳罐、双耳罐、瓮等。
三、齐家七宝,昆山遗珍
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性的一支考古学文化。静宁的齐家文化遗址十分普遍,其特点是分布位置相对较高, 甚至可达山顶。
齐家文化的生产工具常见的有石斧、石刀、石镰、石锛和骨铲等。与仰韶-马家窑、常山下层等文化所不同的是,齐家文化大量选用硬度较高的玉料来制作工具,玉铲、玉锛、玉钺、玉凿等小巧精致,器型规整,通体磨光,刃口锋利。李店乡店子村出土的青绿玉铲为和田玉,色呈碧绿,体为薄长方形,下端双面弧刃上有使用痕迹,近顶端单面钻三孔。贾河乡王家坪出土的玉钺为鸳鸯玉,双面弧刃上也有使用痕迹,中上部双面对钻一孔。这两件工具均磨制精细,边棱规整,体表光洁,采用了钻孔技术。齐家文化玉器加工技术较仰韶-马家窑文化期有很大提高,切割、钻孔、磨光等技术广泛应用。在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及其周围就有不少产玉矿点,以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山系的玉石为料的玉器占齐家文化玉器的绝大多数,这是齐家文化玉器盛行的一个客观条件。
齐家文化时期,原始宗教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掌握酋邦特权的贵族往往用玉礼器祭祀天地神灵及其祖先。玉礼器主要有琮、璧、璜、环、钺等。而琮、璧组合较为普遍,“静宁齐家七宝”堪称优秀典范。1984年治平乡后柳沟村民挖出了一个齐家文化祭祀坑,从中出土了三璧四琮。三璧尺幅大而罕见,直径27.3-32.1厘米,质地近和田青玉,色泽青碧,边有沁蚀,表面光洁,但厚薄不匀,肉部保留切割痕,中间好孔单面钻成,比较规整(图3)。四琮高12.8-16.7厘米,宽7.2-8.3厘米,质地近和田青绿玉,均外呈方柱体,内穿对钻圆孔,两端突射,射口平齐而圆。其中蚕节纹青绿玉琮(图4)最为珍贵,中部凸出四棱,棱角磨圆,浮雕四组蚕节纹。此琮玉质纯净,莹泽细润,切割平匀,圆方有度,工艺精细,纹饰精美,充分展示了齐家文化治玉工艺的高超水平。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把该琮确认为国宝,杨伯达先生说它是“齐家文化最优秀的玉琮”,并把这批玉器称为“静宁齐家七宝”。根据《周礼》中“苍璧以礼天,黄琮以礼地”的记载,推断七宝应是沟通神灵,祭祀天地及祖先的瑞玉,用作宗教或巫术的法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