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庚,名椿,谱名程闻檄,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享名后寓所名四箴堂。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出生于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为程氏51代裔孙。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清光绪五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亥时殁,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
程长庚出科于徽班,自然他所学的同样具有徽班演员的特点,那就是文武昆乱不挡,十门角色都能拿起来。由于他有这样扎实的根底,所以能演剧目十分丰富,不仅老生本工的正副角色,他都会,而且武生戏、净角戏也都能演。即以他的靠把戏来说,五种颜色靠戏的角色,他都能演。
程长庚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却以徽音为主。当时称徽派。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中说他“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他的嗓音内行话叫“脑后音”,他讲求字正腔圆,不事花哨,直腔直调,沉雄爽朗。他的唱和念法,是柔寓于刚;发声吐字,安徽的乡音土味较浓。
程长庚的做工身段,一招一式,都是遵循老徽班演法,绝不稍逾规矩。他的投袖(单投袖),扬袖、捋髯等小身段,也无不讲求“端凝肃穆”。他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沉稳凝重。
他一生多演出忠义节烈爱国内容的戏,多扮伍子胥、岳飞、鲁肃、祢衡等气节人物,因英法联军入侵而口吐鲜血。由于认为诸葛亮空城计有失他的风格,所以从不演《空城计》,认为反二黄太过于悲凉,所以也不唱反二黄。程长庚改革剧场陋习,比如站台、养娃娃(即相姑之类的)并且不让在演出时叫好,也不让吸烟,否则停止演出。净化了舞台风气。
主要作品
《伏虎》(程长庚)
《文昭关》(程长庚)
《八大锤》(徐小香,杨月楼,黄润甫)
《梳妆掷戟》(徐小香,朱莲芬)
《游园惊梦》(徐小香,朱莲芬)
《四思凡带下山》(朱莲芬,沈芷秋,孙彩珠,陈兰仙,杨明玉)
《群英会》(杨月楼,卢胜奎,徐小香,钱宝峰,孙二官)
《活捉三郎》(杨明玉,朱莲芬)
《双包案》(初连奎,何桂山)
《伐东吴》(谭金福)
《一门忠烈》(谭金福)
《定军山》(谭金福)
《巧连环》(德子杰,李顺亭)
《捉放曹》(卢胜奎,何桂山,刘桂庆)
《玉玲珑》(蒋长福,小二哥)
《镇潭州》(李小珍,殷德瑞)
《阳平关》(迟定儿,黄润甫,李顺亭,张三元)
《状元谱》(小叫天,孙二官,陆杏林)
《双泗洲》(李小珍,李小玉,张芷芳,朱小元)
《祭江》(陆小芬)
《闯山》(宋福寿,刘赶三)
《相梁刺梁》(杨明玉,朱莲芬,叶中定)
《大小骗》(杨明玉,宋赶升)
《探母》(杨月楼,陈德霖,陆小芬)
《北诈》(何桂山)
《截江》(迟定儿,孔元福)
《御碑亭》(小叫天,赵宝芬,李小珍,陈德霖)
《桑园寄子》(卢胜奎,陈德霖)
《金山寺》(陈德霖,李六儿,李七儿,钱金福,李殿甲)
《云台观》(卢胜奎)
《戏目莲》(陈德霖,陆杏林)
外串四喜班主要剧目
《千里驹》(陈兰仙,曹春山,叶中定,姚增禄,王阿巧)
全本《梅玉配》(梅巧玲,夏福宝,范春桂,鲍福山,吴连奎)
《探亲》(刘赶三,梅巧玲)
《孝感天》(余紫云,李砚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