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粥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沟,1948年3月21日离开杨家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杨家沟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粥时、张闻天旧居,十二月会议旧址、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庆祝宜川战役胜利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等。
1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杨家沟革命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建筑
陕西省
杨家沟革命旧址V-510
2 简介
杨家沟革命旧址1978年辟为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米脂县城东二十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 毛泽东转战陕北行军路线图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米脂城东南23公里的杨家沟村。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随行官兵共计600余人,在这里从事了重要的革命活动,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等;现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有:毛主席、周恩来、张闻天、任弼时、胡乔木、陆定一、叶剑英、彭德怀、杨尚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旧居;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旧址,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劳动人民翻身纪念大会旧址等;中共中央政治部、情报局、新华社、广播电台、解放日报、西北局、陕西省委、通讯班、战地医院、供销科、保卫科、后勤处、参谋部等重要革命旧址。
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结合,融为一体,既体现了西方建筑之典雅,又反映出陕北窑洞建筑的雄浑,堪称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窑洞建筑之瑰宝。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进犯陕北,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于同年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以“亚洲部”为代号的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1月22日从佳县神泉堡出发,经米脂申鉴来到杨家沟。毛泽东和周恩来就住在扶风寨观星台的“新院”窑洞里,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同年十二月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此时国民党军队进犯陕北战火未熄,两军还在陕北这块狭小的土地上激烈交战,隆隆炮声中,毛泽东主席却平静地在这里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理论研究工作,发表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关于工商业政策》、《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等11篇著作(后均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为推翻蒋家王朝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周恩来旧居院落防空洞
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机关在杨家沟住了四个多月,于1948年3月21日离开杨家沟,由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进入晋察冀边区并于同年5月到达河北省西部平山县西柏坡村。一年后于1949年3月25日,由西柏坡村进入北京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杨家沟革命旧址,风貌依然,当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的旧址上已成立了革命纪念馆。米脂县政府将其修缮一新,各种文物和照片摆放如初,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杨家沟革命旧址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主要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革命家旧居、十二月会议、 .
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以及亚洲部保卫科、供销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机关医院和新华社旧址等。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既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之典雅,又反映出陕北窑洞建筑的雄浑,堪称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窑洞建筑之瑰宝。在杨家沟革命纪念馆这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从事了巨大的理论研究工作。杨家沟是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历史沿革
进入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大门
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米脂肥城东南二十公里的杨家沟村扶风寨的黄土坡上,西对观山梁,北靠水燕沟,东临阳山,南接崖沟,占地面积10246平方米,建筑面积7242平方米,地理座标为东经110°22′8″,北纬37°44′55″.旧址及周围有果树、枣树、松树等植被,旧址附近有居民30余户近200人。 张闻天、任弼时等领导同志住宿窑洞
清乾隆年间,马氏家族迁居杨家沟,经世代经营,到清末年间直至土改前发展成为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
清同治年间开始营造扶风寨,私宅建筑形式是“明五暗四六厢窑倒座平房”窑洞式四合院。
清同治、光绪年间,建筑马氏宗祠和讲堂。
新院于1929年动工,1939年落成。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沟,毛泽东、周恩来住“新院”。 194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泼辣总部离开杨家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
杨家沟革命旧址由毛泽东、周恩来旧居(即:新院)、十二月会议旧址及高级军事会议旧址等部分组成。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是窑主留日学生马醒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亲自设计、监修的私宅,建筑设计奇特,石结构拱券门楼垛口林立,11孔窑洞平面凹凸交错,飞檐雕梁,暗道取暖,三通纳凉,充分显示了陕北窑洞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新院保存良好,只是雨檐中部漏水。
张闻天、任弼时等领导同志住宿窑洞
十二月会议旧址是晚清四合院窑洞建筑,院子正中倒座七间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是十二月会议旧址,正面5孔窖洞及东西两侧的6孔厢窑为叶子龙、汪东兴等同志的办公室及后勤处办公室,现在整个院落保存完好。
高级军事会议旧址位于扶风寨最高处的平台上,二进院落。入门后正面3孔窑洞,上书“讲堂”二字,东西两侧6孔厢窑对置。二进院正面是高级军事会议旧址,硬山式建筑,前檐出廊,东西两侧4孔厢窑相对。自1996年杨家沟小学搬迁后,由杨家沟乡政府管理,由于管理不善,旧址惨遭破坏,门窗破落,部分砖瓦揭走,院内杂草丛生,窑里残破不堪,着实使人痛心,如不能尽快改善管理状况,及时维修残损部分,后果将难以预测。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会场
杨家沟是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代革命家率领中黄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也是毛主席中央转战陕北居住时间最长的纪念地。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亲自主持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二月会议”和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及前委扩大会议,庆祝宜川战役胜利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领导开展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这里,毛主席从事了巨大的理论研究工作,仅编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就有《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十一篇著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主席党中央在这里从事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在中共党史和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进入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大门
十二月会议旧址,任弼时旧居古朴深厚,是陕北保存的一组较完整的晚清古建筑。高级会议旧址,布局合理,配置得体,是陕北地区保存的唯一的一处家族宗祠与讲堂,属晚清建筑。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是房主马醒民1929年动工兴建的新院,中西结合、构思精巧、用料考究、工艺精致,在采光、取暖、保温、纳凉、安全防范、造形审美等方面均有独创之处,整个建筑典雅雄深,蔚为壮观,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