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江楼是浙江古城余姚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建筑于5米高的城墙之上,它高8米,广5间,深3间,四周有走廊,重檐两层歇山顶,檐角上翘,如鸟展翅,正脊两端鸱吻高耸,中央嵌有一面金光灿灿的大铜镜。这段城墙是目前余姚仅存的一段古城墙,弥足珍贵,楼与城墙连为一体,更加突出了余姚古朴的历史风貌。
据记载,舜江楼初建于元代至元年间,以舜江命名,由当时余姚州判叶恒设计。楼上置有用水滴漏来记时刻的刻漏,故又被称为鼓楼。明清两代,多次毁而又建,清光绪十一年,重建后更铸大铜钟,兼作报时和火灾报警之用。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多次侵扰余姚,舜江楼就成为控倭西进的制高点。舜江楼作为城楼扼守姚城地理地势要冲,是古代余姚城的重要门户,具有相当的战略地位,明嘉靖年间,在余姚人民保卫家园,抵御倭寇侵扰的斗争中,舜江楼上曾设置钟、鼓、云板等,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存舜江楼建筑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建,楼上置铜钟作火灾报警和报时之用。1985年又大修一次,由书法家沙孟海题了“舜江楼”匾额。舜江楼是余姚古建筑中采用官式做法的突出一例,具有重要的建筑科学价值。
舜江楼是余姚古代建筑中的优秀代表,体现着余姚古代工匠杰出的建筑智慧和能力。自古以来一直作为余姚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余姚城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余姚城的历史徽标。
1995年4月,通济桥和舜江楼被中共余姚市委、余姚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余姚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